">
馬拉河是肯尼亞馬賽馬拉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每年東非動物大遷徙,動物們主要在馬賽馬拉草原與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之間穿梭,途中必經這條跨越兩國國境的馬拉河。
在河畔徒步,我們發現馬拉河河道并不寬闊,水流也不湍急,怎么上演驚心動魄的動物遷徙?導游告知,現在是旱季,每逢3月至6月雨季期間,河水陡然上漲,水量可達平時的兩倍以上。即便水量再上漲,河道最窄的地方也不過20米,對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動物來說距離并不長,為什么將“馬拉河之渡”叫做“天堂之渡”?
導游笑了笑回答:因為馬拉河是鱷魚和河馬的領地,在這條河流中生活著4000多頭河馬、數千只非洲鱷魚。回答輕巧,聞者卻不寒而栗。
隨著徒步深入,我們不時發現河中戲水、悠閑自在的河馬與岸邊潛伏、善于偽裝的鱷魚。噓,我們不敢大聲說話,生怕驚擾到它們。
佇立岸邊,裸露的灘石和干涸的河床已一覽無余。在長約400公里的馬拉河上,分布著12個渡口。所謂渡口,其實就是角馬選擇的容易渡河的地方。在大規模遷徙中,需要顧及老弱病殘,選擇淺水區渡河,才能把一個家族的渡河風險降到最低。于是我們總會見到領頭的角馬站在河邊,謹慎觀察河水,猶豫著是否要躍出生死攸關的那一步。這是生存與死亡的較量,是生命與繁衍的史詩。
在大遷徙中,最大的障礙不是體力的消耗。即便激流暴漲,角馬也能游到對岸,但是,不要忽略河中伺機以待的鱷魚和脾氣暴躁的河馬。河馬領地意識很強,龐大的身軀半浸在水中,只露出碩大的腦袋和圓鼓鼓的眼睛,不時張開血盆大口,發出低沉的吼聲,仿佛在宣示對河流的主權。當數以百萬計的角馬、斑馬、羚羊從此經過,它們豈肯罷休?“天堂之渡”究竟渡向何方?是雨潤牧草的草原,還是萬劫不復的深淵?這既取決于遷徙動物的身體素質,也需要幾分運氣。
想到此,我眼前渾濁的河水恍若呈現出血紅色,耳畔仿佛交織著嘩啦啦的水聲、踢踏踏的蹄聲、聒噪噪的風聲、亂糟糟的嘶聲,以及被襲擊后動物的哀鳴……蜿蜒曲折的馬拉河如同東非大草原上的血管,見證了每個生命都為了生存而拼搏,它們每次的掙扎與奮進都詮釋著生命的堅韌與偉大。
夕陽西下,余暉灑在馬拉河上,我們的徒步結束了,但生命的體驗仍在延續。馬拉河不僅是一條河流,更是大自然最生動的課堂。在這里,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頑強,體驗到自然界的殘酷與溫情。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4日 15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