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通訊員 雷華 竇勝
“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利用,希望這些先進技術能造福更多國家。”10月22日,喀麥隆駐華留學生K.S.Pavel在湖北省荊州市參加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時說。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K.S.Pavel和參與者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與互動體驗(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作為一名“中國通”,K.S.Pavel也參加了當天的活動。已經在華留學生活了7年的他說,近年來,有類似的中國企業正在幫助喀麥隆推進垃圾回收利用。“這真的給了我們非常大的希望。”K.S.Pavel對極目新聞記者說。
當天,荊州市社區居民、物業公司管理人員、高校環保志愿者等50名代表觀摩了3家循環經濟企業,沉浸式了解垃圾分類的“后半篇文章”——資源回收利用和“變廢為寶”的故事。
400多臺回收箱“吃進”垃圾,“吐出”真金白銀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寶藏。
近年來,荊州市不斷完善設施體系建設,中心城區進一步完善可回收物“點、站、場”等基礎設施,建成5500平方米的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和150平方米的有害垃圾暫存間,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位于荊州市沙市區關沮鎮的愛回收·愛分類荊州市可回收物分揀中心,是一家提供“互聯網+垃圾分類”數字化創新服務的循環經濟企業,承擔著荊州中心城區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的重任。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愛回收·愛分類荊州市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工作人員演示智能可回收物箱使用方法(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據該分揀中心運營負責人盧陽介紹,居民通過落戶小區的再生資源回收箱,可實現投放可回收物,領取現金和紅包的獎勵,極大提升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趣味性。
在該分揀中心的一臺再生資源回收箱前,K.S.Pavel用手機掃描屏幕二維碼后,回收箱的倉門自動打開,他順勢將兩個飲料瓶投進倉內。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喀麥隆駐華留學生K.S.Pavel在愛回收·愛分類荊州市可回收物分揀中心了解分揀流程(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K.S.Pavel在手機操作“結束投遞”,倉門立即關閉,設備進行自動稱重,屏幕顯示“0.14千克”。
“不知道能換多少錢?很期待呢。”K.S.Pavel看著屏幕顯示的可兌換的積分,微信小程序顯示可提現金額0.07元。
“你看,垃圾就這么容易變現了。”來自沙市區荊襄河社區的居民蔡永琴不禁感嘆。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愛回收·愛分類荊州市可回收物分揀中心了解分揀流程(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據了解,愛回收·愛分類再生資源回收箱能夠回收紙類、金屬、塑料、織物四個大類可回收物,包括辦公廢紙、舊書、塑料玩具等。盧陽說,智能回收箱外還安裝有攝像頭,防止誤投或者不按規定投放的情況發生。
極目新聞記者在該分揀中心看到,一包包被封裝的可回收物經過人工拆封進入分揀線,設備按金屬、紙類、玻璃、塑料、織物5個大類自動分揀,然后分門別類投入到25個細分類別倉中,實現了可回收物的精準分類。
“前端的生活垃圾分類越規范,分揀中心的效率就越高。”盧陽說,截至目前,荊州市已鋪設408臺再生資源回收箱,覆蓋中心城區14個街道的240個小區。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愛回收·愛分類荊州市可回收物分揀中心了解分揀流程(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每個箱體裝滿后會自動通知回收專員上門運送至中轉站,轉運后的可回收物通過中轉站進入末端分解工廠,經過分揀、分類處理,還可以作為生產原料送到有資質的企業,實現資源回收再利用,延長產業鏈。”盧陽說,今年以來,該分揀中心累計回收可回收物1473.5噸,實現碳排放減量2622.83噸。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8萬多位荊州市民兌換可回收物“環保金”,累計達73.68萬元,真正實現了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餐廚糞便垃圾無害化處理,年減碳超4萬噸
有研究數據顯示,一個人一天的垃圾產生量約為1.2千克,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垃圾產生量約為1.3噸,其中占比最大的為廚余垃圾,約為40%。
來到荊州市沙市區鑼場鎮的荊州市金譽圓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承擔著荊州市餐廚、糞便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觀(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在位于該公司的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與活動的代表聽取了垃圾分類科普知識介紹,沉浸式參與趣味互動體驗項目。
“一個薯片包裝袋居然需要80年才能降解?”
“塑料瓶需要500年才能完全降解!”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與互動體驗(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社區居民代表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與互動體驗(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在互動展示區,沙市區綠化村社區的居民李娟觸摸展示的實物,屏幕上跳出垃圾被自然完全降解的時間,她不禁感到驚奇:“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真的很重要哦!”
“垃圾分類,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當代青年大學生應當帶頭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綠動荊江”環保志愿服務隊隊員陸錦鋒參觀宣傳教育基地深有感觸。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觀(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目前,該環保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凈灘、宣講、植樹等活動,常年開展環保宣傳活動30余場,服務群眾超5000人次,累計志愿時長近2000小時。
“從我們自身做起,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陸錦鋒說。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綠動荊江”環保志愿服務隊隊員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與互動體驗(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來到生產參觀通道,源源不斷的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和糞便垃圾通過生產線,最終轉化為綠色清潔再生能源。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觀(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荊州市金譽圓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孫必勝介紹,荊州市餐廚、糞便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采用國內成熟穩定的“預處理+中溫厭氧發酵”處理工藝,有機垃圾經過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后,可年產沼氣量540萬標準立方米、發電1080萬度或制備壓縮天然氣270萬立方米、年產生物油1200余噸。
“這些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的轉化,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2萬噸。”孫必勝說,“這相當于種植了2400多棵樹。”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觀(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據荊州市城管執法委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荊州市餐廚、糞便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將覆蓋中心城區約120萬人口所產生的餐廚、廚余,以及糞便垃圾,日處理規模達220噸,其中餐廚垃圾150噸、廚余垃圾50噸、糞便垃圾20噸。
“我們已開通13條收運線路,餐廚垃圾日均收運量145噸,實現餐廚垃圾收運全覆蓋。”孫必勝說。
年處理生活垃圾33萬噸,產出1.7億度清潔電能
來到位于江陵縣資市鎮平淵村的旺能環保能源(江陵)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垃圾焚燒方式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循環經濟企業,目前已形成日處理生活垃圾900噸的規模。
走進該公司中控室,大屏幕實時展示焚燒爐內的噴射狀火焰,數據顯示爐膛的平均溫度為967.8℃。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旺能環保能源(江陵)有限公司參觀(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二噁英是一級致癌物,國標要求在850℃高溫才能無害化處理,我們常年保持在900℃以上。”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天長介紹,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承擔著荊州中心城區和江陵縣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垃圾入廠后經過稱重,會在密閉垃圾儲倉發酵脫水3至5天,隨后送入焚燒爐高溫燃燒,熱能回收用于發電;煙氣凈化采用相關組合工藝凈化達標后排放。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旺能環保能源(江陵)有限公司參觀(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焚燒過程中產生的飛灰采用技術工藝裝袋,然后進行填埋處置。”劉天長介紹,焚燒后的爐渣將送往爐渣廠,先經磁選回收金屬,剩余爐渣可破碎篩分后作為建材骨料,經無害化處理實現回用。
按照中控大屏展示的生產數據,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每小時發電量約2萬千瓦時,一天可發電48萬千瓦時,可供約10萬戶居民使用一年。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喀麥隆駐華留學生K.S.Pavel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與互動體驗(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這太令人震撼了!”參觀過程中,K.S.Pavel不時凝神注目,沉浸式參觀垃圾“變廢為寶”全流程,他不禁發出感嘆:中國技術真的能實現垃圾“變廢為寶”。
參觀結束,K.S.Pavel添加了企業負責人微信:“希望這樣的綠色科技項目也能幫助我們的國家發展。”
據介紹,目前,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實現年發電量1.7億千瓦時,年處理生活垃圾33萬噸。劉天長說,“這相當于實現減少碳排放約9.2萬噸。”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社區居民代表在荊州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參與互動體驗(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垃圾分類這件小事關系著城市的發展和未來,今天的開放日活動,很受震撼。”沙市區十方庵社區居民李瓊說,將從自身做起,引導家人參與垃圾分類的環保實踐中。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沙市區物業公司代表周洪霞說,居民、居委會和物業等各方都要主動肩負起垃圾分類的職責,培育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0月22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企業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在旺能環保能源(江陵)有限公司參觀(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垃圾分類這件小事,關系著我們共有的家園。”K.S.Pavel對極目新聞記者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