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孝武
通訊員 姚立 實習生 邱瀚錦
“軍號已吹響了,戰馬已奔騰呼叫,不能再寫多了……”這是23歲的志愿軍戰士韓博彬絕筆家書的最后一句話。他寫這封家書,雖然已經過去74年,但從他匆匆收筆的潦草字跡里,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到當時前線戰事的緊急。
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到來之際,孝感市孝昌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韓小霞女士,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展示了一份全家四代人珍藏了74年的絕筆家書。
這封家書的書寫者,是她的伯父——抗美援朝烈士韓博彬。1951年3月26日,在隨部隊入朝前夜,韓博彬在炮聲隆隆的鴨綠江畔,寫下這封訣別書。
赴朝前路過花園火車站遠望家鄉
韓博彬生于1928年4月。1949年10月5日,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喜慶氛圍中,21歲的韓博彬在湖北省孝昌縣應征入伍,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偵察連,任偵察員。次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韓博彬奉命北上,準備入朝參戰。當年12月,他隨部隊路過家鄉。但他沒有回家,只是在站臺上望了望家的方向。
在赴朝前寫下的絕筆家書中,韓博彬一開頭便寫道:“祖父大人尊鑒:你老人家現在身體可好嗎?親友們平安嗎?孫于去年十二月間路過花園,因我們的時間短任務很倉促緊急,所以當時沒有回家看看大人,我想這事大人也一定會原諒我的。”
韓小霞告訴記者,伯父在家書中所說的“花園”,即花園火車站,距離他家僅僅兩公里多。由于當時是秘密行軍,韓博彬嚴守軍紀,不離部隊。有相識的村民看到他下車后,便到家中告知,可惜家人當時都外出做事了。
當晚,韓博彬的父親回家后得知這個消息,連忙飛奔著前往花園火車站,可此時部隊早已離去,只剩下空空的站臺。“祖父失落地回到家中,懊悔不已,成為終身未能彌補的遺憾。”韓小霞說。
家書里言辭懇切不愿耽誤未婚妻
記者看到,這封僅600多字的家書經過70多年歲月洗禮,粗糙的紙張已經泛黃,折疊處已有破損,但信中的絕大部分字跡依然可見,讀來令人淚目。
談及自己與未婚妻的婚姻問題,韓博彬態度鮮明,言辭懇切。他在信中寫道:“關于我的婚姻問題,請她家早日另找對象。如果已有了對象那當是很好,沒有就請媒客多勸勸她家,以免耽誤她的青春。”
據村子里見過韓博彬的老人介紹,韓博彬從小個頭就高,不到20歲就長到了1.8米,這在當時算是一等一的大個子了,再加上他讀書多有學問,很早就有人到他家提親。
“奶奶說,大伯這封家書里的未婚妻,是一個遠房親戚的女兒。看了大伯在信中的囑托,對方表示理解,也非常感動,后來就另擇了對象,日子過得很幸福。”韓小霞說,大伯的這一做法為他在十里八鄉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人們覺得他不但忠誠于國家,也是一個厚道負責的好人。
令人感動的是,后來得知韓博彬在戰場上犧牲的消息后,其未婚妻一家人還曾專程上門看望慰問了韓博彬的父母。
家書上仍能看到淚水浸濕的痕跡
“我們現在雖然候在中國的地界,用望遠鏡也可看到朝鮮的人民和被美國飛機炸壞了的房屋,看著那種慘狀更使人憤恨已極,在(凌晨)一點鐘以后,我們即可跨過鴨綠江,也能踏入光榮而偉大的保家衛國的戰線,去與朝鮮的人民并肩作戰,消滅侵略我們的敵人。”
韓小霞說,每當讀到這里,她都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大伯對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急切心理。進入朝鮮戰場的韓博彬作戰勇敢,活躍于偵察一線。因為在戰場上表現出色,韓博彬立下三等戰功,升任連指導員,并于1953年1月入黨。1953年8月,韓博彬在朝鮮元山戰斗中不幸英勇犧牲,由于戰斗還在進行,他的遺體被就地掩埋,只有他用過的枕巾、內衣等部分遺物被寄回家鄉。
韓博彬在入朝前寫下的絕筆家書,被他的祖父和父母小心翼翼地保存下來。每當想起他,祖父和父母便拿出這封信,一遍又一遍細細翻看。如今,74年過去了,這封泛黃的家書上,仍能看到不慎被淚水浸濕以及反復閱讀折疊的痕跡。他的祖父、父母相繼去世后,這封珍貴的家書又由其弟弟、侄女代代相傳,珍藏至今。
山河無恙,英魂終歸。2017年清明之際,孝昌縣烈士陵園竣工,陵園中有韓博彬的紀念碑。當天,天空下著小雨,烈士墓四周松柏含翠,莊嚴肅穆,家族中40余人冒雨前來祭奠,以慰藉烈士英靈。這樣的祭奠自此年年舉行,如今已歷8年,祭奠者除了家人,還有許許多多素不相識的人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