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曲頌)10月2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外交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駐克羅地亞大使館、薩格勒布經濟管理學院承辦,中國—中東歐研究院、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協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成功舉辦。本屆研討會以“處于十字路口的世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中國、克羅地亞、波蘭、匈牙利、希臘、捷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等國家的政府官員、知名智庫負責人、專家學者、行業代表以及媒體記者等100余人參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趙志敏、克羅地亞前總統伊沃·約西波維奇、外交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陳國友、薩格勒布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馬托·尼亞夫羅致辭,羅馬尼亞前總統埃米爾·康斯坦丁內斯庫、中國駐克羅地亞大使齊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泓作主旨發言。
趙志敏表示,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回顧半個世紀歷程,中歐關系歷經風雨,展現出強大的合作韌性。作為歐洲重要組成部分,中東歐是中歐關系發展的積極推動者。特別是自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成立以來,雙方在高層交往、經貿往來、互聯互通、人文交流等方面成果斐然,為歐洲乃至世界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智庫是促進各國思想交流的重要載體,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智庫應深化交流,強化協同,推動理論和政策創新,促進文明交融互鑒,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行穩致遠貢獻智慧,共同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篇章。
伊沃·約西波維奇認為,自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啟動以來,雙方開展了一系列互聯互通和經貿投資合作,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有益補充。同時, 中克兩國的互利合作也日益深化,如由中國企業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橋,不僅有力推動了克羅地亞旅游、交通、物流等行業發展,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工程建造上的卓越速度與力量。未來,中克應加大在綠色和數字領域合作,逐步構建起系統創新驅動的合作伙伴關系,并持續深化雙方文化交流和友誼,不斷推動雙方合作邁向新高度。
埃米爾·康斯坦丁內斯庫表示,中國和羅馬尼亞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和友好傳統。作為世界上第三個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兩國一直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合作原則,給雙方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其中,中羅人文交流為兩國關系發展發揮了獨特作用,雙方應以文明互鑒為紐帶、以絲綢之路精神為指引,不斷深化歷史和文化的合作,攜手共建“文明絲綢之路”標志性項目,讓民心相通成為推動中羅關系行穩致遠的深厚底蘊。
齊前進指出,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再次站在團結與分裂、對話與對抗、合作共贏與零和博弈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攜手應對不確定性,深化互利合作,不僅對地區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中歐關系乃至全球發展注入穩定性和活力。
陳國友指出,13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穩步發展,在互聯互通、經貿投資、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有力推進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以及中歐關系的發展,為國際跨區域跨文明交流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鑒。中方愿依托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等多邊平臺,同各國加強溝通協作,為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而努力。
馮仲平認為,中歐都是多邊主義的倡導者,都主張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致力于推動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系,一直視歐洲為全面戰略伙伴和多極化世界重要一極。中歐持續深化合作,不僅惠及彼此,更將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宋泓指出,全球經貿不確定性上升,但中歐以合作化解分歧大有可為。中歐應共同抵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聯合推動爭端解決機制的恢復和改革,并協同推進數字貿易和電子商務、補貼約束、國有企業競爭、氣候變化和綠色貿易等議題規則的更新,重建可預期的多邊秩序,為維護自由貿易、捍衛多邊主義、應對全球挑戰凝聚中歐力量。
馬托·尼亞夫羅表示,當前氣候變化、人工智能治理等問題已跨越國家邊界,需各國協作應對薩格勒布經濟管理學院將著力推動中歐高等教育互通,為克羅地亞了解中國創造更多機會,為長期深化中克乃至中歐合作提供支撐。
分論壇研討環節,與會的中外代表圍繞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務實合作、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智庫交流與合作、中東歐國家形勢與中歐關系以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企業合作等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以當前全球性挑戰為背景,系統總結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發展經驗,深入分析了新時期各領域對接新特點,為進一步創新合作機制模式,拓展務實合作空間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借鑒與思路指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