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重慶10月25日電 (記者 劉相琳)中泰文明互鑒與法學教育協同創新研討會25日在西南政法大學舉行,旨在進一步打通中泰法學交流快車道,探索兩國法學教育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2025年是中國與泰國建交50周年。泰國國家反腐敗委員會助理秘書長基蒂薩克迪·普普漢(Kiatisakdi Putphan)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兩國司法協助機制逐步完善,法學人才聯合培養不斷深化,不僅幫泰國提升了法治領域的專業能力,還讓兩國法律界、教育界的聯系更緊密。
泰國司法部常務秘書辦公室國際事務司司長阿提塔亞·通布恩(Atitaya Thongboon)認為,泰中在司法協助領域的合作,讓雙方處理跨境民商事、刑事糾紛更高效,也為在泰中資企業和泰國企業營造了更公平的法治營商環境。這對泰國經濟發展和法治完善都有幫助。希望兩國多開展司法工作人員交流培訓,讓更多泰國法治人才能學習中國的先進經驗。
西南政法大學與泰國開展法治教育合作已有十余載。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懷勇表示,從瀾湄司法合作到跨境犯罪打擊,從知識產權保護到電子商務監管,兩國法治實踐的深度融合,正是文明互鑒最生動的體現。他建議,兩國可聯合開展法律文化研究,共建教育協同機制,拓展師生互訪、雙學位項目等合作,圍繞跨境糾紛解決、數字法治等議題共建智庫,為中泰務實合作提供專業支撐。
2018年,泰國清邁大學與西南政法大學共建了“中國—泰國法律研究咨詢中心”。清邁大學法學院院長猜那榮·倫威萊(Chainarong Luengvilai)對中新社記者說,西南政法大學的“一帶一路”法律人才實驗班培養模式、“雙語雙法”課程體系,為泰國培養國際化人才提供了可借鑒范本。通過交換生項目,泰國學生能直接接觸中國法治實踐;學者互訪則讓兩國教研理念深度碰撞,提升了泰國高校的教學科研水平。這種平等互利的合作,打破了地域與文化的界限,讓泰國法學教育更具國際視野。
在研討會上,西南政法大學與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法學院、瓦萊嵐大學及新加坡立杰(泰國)律師事務所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將在人才聯合培養、學術研究協同、法律實務交流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