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二中廣雅中學學生進行防空疏散演練 學生模擬就地掩體躲避 學生開展防化演練 漢口江灘的武漢防汛紀念碑前,移動式升降電聲警報車拉響
10月25日下午4時,一陣急促的防空警報響徹武漢三鎮(zhèn)上空。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從2024年開始,武漢市每年在10月25日這天試鳴防空警報,既是檢驗防空警報裝備情況,更是警醒民眾勿忘歷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孫婷婷 肖顥 通訊員胡雪琴攝影報道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孫婷婷 通訊員胡雪琴)警鐘須長鳴,吾輩當自強!10月25日下午4時,一聲聲凌厲的防空警報響徹武漢三鎮(zhèn)。細雨中,眾多武漢市民肅穆聆聽。吳先生驅(qū)車帶著父母和10歲的兒子,從漢陽趕到漢口江灘防洪紀念碑前的防空警報鳴放點,他說:“作為武漢人,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奮發(fā)圖強,也要讓孩子從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1937年7月7日,日軍掀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同年12月,南京淪陷,武漢成為全國抗戰(zhàn)中心。從1938年6月起,日軍集結40余萬兵力圍攻武漢,并不斷指令空軍對武漢進行大規(guī)模頻繁轟炸,企圖“以炸迫降”。從1937年8月20日武漢首次鳴放防空警報,到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日軍先后出動飛機70多次,對武漢城區(qū)進行輪番轟炸。據(jù)《武漢市志》記載,這段時間里,日軍共投彈3080枚,炸死1651人,炸傷3147人,炸毀房屋3437棟。
為了記住這慘痛的歷史,2004年8月1日起施行的《武漢市人民防空條例》規(guī)定,每年10月25日進行全市人民防空警報試鳴,以警示市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武漢市人民防空條例》是武漢市第一部關于人民防空的地方性法規(guī),也是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第一個通過的人防地方性法規(guī)。
25日下午,一臺移動式升降電聲警報車靜靜停在漢口江灘防洪紀念碑前。不少市民冒雨趕來,等待警報鳴響的那一刻。當警報聲響起,現(xiàn)場眾人和過往行人肅穆聆聽,行駛的車輛也紛紛放慢速度。
當天,在國防動員部門指導下,武漢多個社區(qū)和學校組織開展了防空應急疏散演練。“每年10月25日,我們社區(qū)都會組織這樣的活動,大家對身邊的人防工程很熟悉。”洪山區(qū)曉月園社區(qū)居民周女士說。
武漢市國防動員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人民防空警報信號是指報知敵空襲的警報信號,是城市人民防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用于抗災救災和突發(fā)事故情況下的災情預報和緊急報知,戰(zhàn)時用于人民防空。一年一度的防空警報試鳴,主要目的是檢驗人民防空警報設備和控制系統(tǒng)保持完好的程度,使廣大市民進一步增強國防觀念,強化人民防空意識,熟悉防空警報信號,及時正確地采取防護措施,提高應對戰(zhàn)爭和自然災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當警報聲消散,城市恢復往常的忙碌,但“居安思危、警鐘長鳴”的信念已深植人心。歷史并未走遠,這聲聲長鳴提醒我們,曾經(jīng)的苦難不容忘卻;它告誡我們,和平安寧需用心守護。只有自強不息,方能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山河無恙、歲月靜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