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冰和孩子們在一起

張冰給孩子們開親子故事會 受訪者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
以前,光谷人張冰在武漢一家互聯網企業上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代號,她的代號就叫“水果”。后來她轉型做社區公益親子故事會活動時,孩子們覺得她和藹可親,這個代號更拉近了相互間的心理距離。于是,“水果姐姐”或者“水果老師”就被叫開了。
這幾年,發現不少雙職工家庭存在孩子“看管難”的問題,她就在部分街道的建議下成立社會組織,在光谷多個社區實踐推廣暑期、周末“共享家長”公益低償托管班服務。幾年下來,已經惠及到上千名孩子及其家庭。
托管班解決家長后顧之憂
張冰是80后光谷人,以前在武漢一家互聯網公司做中層管理者,負責培訓工作。2020年,因公司業務調減,張冰決定留在武漢,嘗試在社區民生服務領域做些事情。
2023年5月,她主動聯系到花山街道10個社區,說愿意給有孩子的家庭做公益親子故事會。活動落地執行后,受到歡迎。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冰了解到,白羊山社區從2021年開始舉辦暑期公益托管班,以緩解雙職工家庭帶娃難的焦慮,確實能起到積極作用。不過,受限于經費、人手等原因,社區托管班時間短、規模小,僧多粥少。
“我覺得自己能提供一些新的解決思路。”張冰認為,采用家長眾籌基本運行經費、征集大學生做志愿服務的模式,或許可以增加托管規模、豐富服務內容。
2023年暑假,張冰跟白羊山社區以及部分家長協商好,試行家長眾籌形式的托管班,提供課業自習、素質教育、保險午餐、大學生志愿者食宿等服務;只要場地允許,托管名額盡量增加,同時社區適當調減補貼。這一次,托管名額擴大到40人,報名火爆。
“水果老師,能不能還增加一個名額啊?老大能照顧自己,最小的有老人帶,就是擔心看不住才上小學二年級的老二,怕他跑出去玩。幫幫我吧!”開班前,有一位三孩媽媽沒搶到名額,就加了張冰的微信,打來視頻電話,滿臉焦急。
這件事情觸動了張冰,想辦法增加了名額。“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她決心堅持把托管班辦下去,幫助更多家庭。
2024年,花山街道借鑒白羊山社區的經驗,在所有社區推廣“社區籌一點、市場讓一點、家長出一點”的暑期公益低償托管班。每個孩子只花很少的錢,就能上4周的托管班,還能學手工、練書法,家長們紛紛點贊。今年,佛祖嶺街、關東街的部分社區也跟著試水,和順社區負責人李勵說,活動反響超出預期,還沒結束就有家長追著問:后面還辦不辦?
為大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
據了解,托管班場地一般由社區提供,運行成本主要由家長承擔。那么,師資從哪里來?
有限的眾籌經費,無法請到外部專業機構的老師,動員社區里有空閑的居民吧,主要適合做秩序維護、后勤服務等方面的事情。
至于教素質課程的人員,張冰把目光投向大學生,成功對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文華學院、湖北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的志愿者服務隊伍。他們也需要參與暑期社會實踐,加入后,主要負責班級管理、素質教育等,與社區工作者、家長代表等一起,讓孩子們學得愉快、玩得開心。
今年暑假,在白羊山社區托管班小班當班主任的王晶,是湖北第二師范學校英語系的大二學生,當時管理41名孩子,教手工等興趣課,她既忙碌又充實。
“剛來的時候,我和其他幾名學習師范專業的同學,面對班里一群嘰嘰喳喳的小朋友,仍然有些束手無策。”王晶回憶,有個孩子報名后,開班頭幾天沒有來,等來的時候,自己習慣性地把孩子安排在靠后的座位,這引發家長的不滿。她不知道如何溝通。
張冰得知情況后,一方面耐心跟家長做好溝通工作、達成諒解,另一方面也跟王晶等大學生志愿者分享經驗:遇到事情時要提前主動和家長溝通,先肯定孩子再說具體事情,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不要帶著情緒溝通……
有了張冰的傳幫帶,也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大學生志愿者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能夠把托管班管理得井井有條。托管班快結束時,王晶告訴張冰,帶了一個月的托管班,感覺學到了不少課本之外的東西,還說這段經歷能幫助自己以后去考教師資格證。
參與過假期托管班互動的光谷某高校團委一位老師表示,學校十分支持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假期托管班服務,既服務了社會民生需要,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
“共享家長”的溫暖力量
隨著開辦這種托管班的社區增多、受托孩子數量隨之增加,張冰從去年開始,邀請有時間的寶媽群體參加托管班志愿服務。他們既是家長代表和監督員,又能為這里注入“共享家長”的溫暖力量。
“看著自己和鄰居的孩子們在托管班里開心成長,我自己覺得特別有價值。”今年暑期,軟新社區居民徐小蘭時間寬裕,于是當上志愿者,她自己的孩子也在托管班里,度過了愉快的4周托管時光。
現在,考慮到并非所有的家長都有雙休日帶娃,托管班從暑假、寒假延伸到平時的周六時間。這一天,上午孩子們完成作業,下午上自己喜歡的興趣班,而對應的家長則安心上班。
軟新社區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她每周六要上班,照顧不了兩個孩子,家中也沒大人幫孩子做午飯,于是把他們送到周末課堂托管1天。她請張冰幫倆孩子買午餐,張冰爽快答應下來。
今年4月份的一個周六,她點了一份奶茶請外賣小哥送給張冰喝。“我想感謝她幫了我大忙。”可出乎王女士意料的是,張冰收到奶茶后,轉而送給兩個孩子,說這是對表現良好的孩子的獎勵。
“心里被這一杯奶茶暖到了。”張冰感覺到,家長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托管班的認可,同時她感嘆,家長既上班又帶兩個孩子,也不容易。
甚至有受益的孩子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支持。唐佳禾家住白羊山社區,今年9月份上初中。他參加過社區前兩年的暑期小托管班。今年,他當上托管班小志愿者,做小助教,管理班級紀律,中午配合生活老師打飯。“以前總是別人幫我,現在我能幫到大家,感覺自己有用啦!”他這樣想。
從最初托管1個社區40個孩子,到今年累計為花山街、佛祖嶺街、關東街共14個社區開辦托管班,張冰用眾籌與志愿服務結合的方式幫一千多名孩子享受到快樂“成長營”,極大減少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