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劇照。 (受訪單位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農新瑜
10月24日晚,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靈動長江”舞臺藝術精品展重磅演出——國家京劇院版經典現代京劇《紅燈記》在武漢洪山禮堂精彩上演。
當晚,來自國家京劇院的藝術家和演員們傾情演出,為觀眾獻上了一道原汁原味、震撼人心的京劇藝術盛宴。尤其是該院優秀演員張浩洋飾演的李玉和、張譯心飾演的李鐵梅、畢小洋飾演的李奶奶等血肉豐滿、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演出間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專訪了李玉和扮演者、《紅燈記》第三代傳人、一級演員張浩洋。
“《紅燈記》是新中國京劇發展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優秀劇目,也是我們劇院的‘傳家寶’,正如戲里我們唱的‘紅燈是傳家寶’一樣。”張浩洋介紹,《紅燈記》創排于1964年,至今60余年久演不衰。
迄今,國家京劇院《紅燈記》已歷經三代傳承。“在傳承方面,第一代李玉和的扮演者為李少春先生,電影版李玉和的扮演者是我的老師錢浩梁先生,他屬于第二代。而我有幸得到錢浩梁先生的悉心教導,成為第三代傳承人。”張浩洋清楚地記得,他是2011年5月首次在《紅燈記》里主演李玉和,此后扮演這個角色已有14年,參加演出的場次已近200場。
張浩洋透露,此次《紅燈記》來武漢演出,國家京劇院格外重視,派出了最佳演員陣容,“盡管對這出戲早已爛熟于心,大家還是非常細致地進行了多次排練,我們深知武漢是戲曲重鎮,戲曲氛圍濃厚,一定要把最好的演出呈現給湖北觀眾。”
演了將近200場,所到之處均受到觀眾熱捧,這讓張浩洋真切感受到了《紅燈記》的不朽魅力。“作為80后,小時候我只知道《紅燈記》的一些唱段,對劇情并不了解。當深入學習和演繹后,才發現這部戲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如此地打動人心、深入人心。”張浩洋說,從北方的黑龍江到南方的海南,每一次演出,在多個經典橋段時,都能與臺下觀眾產生強烈共鳴,比如李玉和接過母親遞來的那碗酒時,臺下觀眾有時會和李玉和一起喊“謝謝媽”,一起唱“臨行喝媽一碗酒”。還有李鐵梅唱“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時,觀眾也都會跟著一起唱,可見這出戲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張浩洋特別提到,此次來參演長江文化藝術季,他很激動:“戲里李玉和有句唱詞就是‘萬里長江波浪翻’,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如今來到長江畔演《紅燈記》,而且戲里的故事背景‘二七’大罷工就發生在武漢,所以這場演出顯得特別有意義。”
張浩洋2009年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曾獲第七屆央視全國青年京劇大獎賽銅獎。入職國家京劇院后,他得到了進一步的磨煉和成長。“有幸得到了老一輩藝術家的真傳,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傳承和發揚好《紅燈記》這部經典,讓前輩的藝術結晶和敬業精神代代相傳。所以,我們把每一場演出都當作是對經典和前輩的致敬。”張浩洋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