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凌云 通訊員 黎甜
大國工匠是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布2025年大國工匠人才名單,湖北8人上榜。至此,湖北大國工匠數量攀升至14人。
新上榜的8名大國工匠人才來自全省多家重點企業,他們深耕建筑、能源化工、高端裝備、交通等重要行業,以匠心守護行業生命線,以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憑借扎根一線的豐富實踐和豐碩的創新成果,詮釋著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勞模工匠耀荊楚·8名大國工匠人物(之一)

周德民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數控操作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首席技師、正高級工程師。
參加工作30余年來,周德民始終堅持扎根生產一線,先后參加了我國多種型號火箭炮裝備的科研試制、攻關,參與多次閱兵裝備的保障工作,逐漸成長為湖北省、兵器行業乃至全國數控領域的高技能人才,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湖北工匠、中國兵器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兵器杰出工匠等榮譽稱號。面對精密復雜、異型特殊的零部件加工任務,周德民不斷挖掘設備潛能、革新工藝流程,顯著提升加工質量與效率。參與完成重點裝備攻關項目近20項,實現技術革新30多項,破解加工難題超200項,擁有特色操作法10余項、技術論文13篇、發明專利12項,每年為企業節創價值數百萬元。周德民用堅定而執著的工匠精神演繹了從技校生成長為大國工匠的傳奇。
勞模工匠耀荊楚·8名大國工匠人物(之二)

吳春橋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冶金建設分公司爐窯砌筑工、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
一雙布滿老繭的手,見證著吳春橋與中國一冶爐窯砌筑工作26年的“親密接觸”。28歲從木工轉行,他頂著“學不會”的質疑,憑一股犟勁迎難而上,半年內掌握了500多種磚型的砌筑技藝。從山西項目破格砌筑關鍵爐頭開始,他精益求精,將誤差控制在±1毫米甚至±0毫米,成為業界公認的“毫米級”大師。面對行業智能化轉型,他領銜技能大師工作室,主導研發國內首臺焦爐爐頭砌筑機器人,參與搭建自動配料、智能配磚系統,關鍵技術經鑒定達國際領先水平,砌筑效率提升30%。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他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了大量高技能人才,所帶徒弟多人獲“全國技術能手”,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新時代工匠精神。
勞模工匠耀荊楚·8名大國工匠人物(之三)

張義鐵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江漢采油廠維修一班采油工,首席技師。
他是扎根采油一線28年的“石油工匠”,攻克油田生產難題如“庖丁解牛”:針對油井易鹽卡問題,研發自動密閉摻水裝置;創新“免動火管線堵漏”技術,參數達國內同類300%;“徑向錨定法取換套工藝”更創效2500萬元。從技校畢業的鉗工到采油多面手,他靠的是“拼”:白天跑現場,夜晚啃理論,考取6個崗位操作證,2007年成為中石化最年輕的“80后”高級技師。主導研發的“設備故障聽診器”入選油田重點推廣項目,注水管線清洗技術年創效超300萬元。2024年獲專利60項,2025年再申報8項,成果累計創效7000余萬元。作為創新工作室領頭人,組建江漢油田技師聯盟,整合50多名跨工種骨干攻堅。2024年帶隊參賽,徒弟斬獲國家級金銀牌;培育的42名技師中,10人獲評省部級技術能手。他牽頭制定國內首個頁巖氣采氣工操作標準,正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書寫新時代工匠篇章。
勞模工匠耀荊楚·8名大國工匠人物(之四)

鄒峰
湖北三江航天紅林探控有限公司機加車間數控車工,特級技師。
“數控加工中的難題和加工效率,關鍵要靠刀具來解決。”這是鄒峰對數控技術的獨到認識,面對任何加工任務,他都能迅速在大腦里對刀具進行快速篩選、匹配,并根據不同加工材料和零件形狀,準確選擇加工刀具的切削參數。
他長期承擔航天產品關鍵復雜件加工任務,突破多項技術瓶頸。攻克鈦合金異形內腔件“盲切”難題,通過自制刀具和工藝創新,將合格率提升至99.5%,創造經濟效益千余萬元;解決“快舟”火箭發動機關鍵零件加工難題,合格率從60%—70%提高到99.5%,被譽為火箭“護心丸”。他精通2.7萬余種數控刀具參數,被譽為“最強大腦”,其研究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加工效率倍增。鄒峰獲11項國家級、省部級創新成果獎,發表23篇核心期刊論文,擁有3項專利。作為機械加工創新工作室聯盟理事長,他推動技術共享,培養多名工匠人才。35年來,鄒峰以勤學苦練和不斷創新,成為弘揚工匠精神的藍領典范。
勞模工匠耀荊楚·8名大國工匠人物(之五)

楊文華
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廠推進辦公室主任,正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
37年深耕化工儀表領域,他攻克超百項技術難題,擁有國家專利100余項,主導建成全國首個5G智能化工廠。打造國內首套硫酸“無人值守”裝置,將日均操作頻次從3000次降至10次,推動公司入選湖北省首批“無人工廠”和“數字孿生工廠”。通過引入先進控制技術,他成功破解乙二醇、聚合裝置等行業難題,將裝置自控投用率提升至99%以上。作為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他完成50余項課題攻關,創造經濟效益1.2億元。通過“師帶徒”每年培訓超300人次,培養出18名高級技師、49名技師,其中3人獲評全國技術能手。他還受聘為安全生產專家,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持續在技能大師進校園、勞模助企行等活動中弘揚“三個精神”,以創新實干推動化工行業智能化轉型。
勞模工匠耀荊楚·8名大國工匠人物(之六)

黃望明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昌客車車輛段武昌運用車間生產技術班質檢員,首席技師。
以匠心守護列車安全,他是“檢車神探”,投身客車檢修36載,累計檢修列車超70萬輛,發現排除安全隱患3000余起,在平凡崗位上譜寫著鐵路人的堅守與擔當。他練就“聽音辨癥”絕活,2010年在全國首次發現209P型轉向架重大隱患,推動全路車型改造。帶領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技術攻關,首創“冬病夏治”工作法,研制第三代制動故障應急處置箱,將故障處置時間從1小時縮至6分鐘。獲國家專利11項,多項成果在全路推廣。他傾心傳技育人,培養出省部級技術能手33人,高級技師81人,團隊完成技術革新35項。2024年,他帶領團隊開展春秋兩季客車整修質量督導,檢查客車2265輛,實現“旅客列車零故障出庫”。作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積極建言高技能人才培養與鐵路立法。
勞模工匠耀荊楚·8名大國工匠人物(之七)

秦環兵
中鐵大橋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術服務中心測量組組長,正高級工程師、首席技師。
扎根橋梁施工一線35載,他參與建設21座國內外重大橋梁,寫下23.6萬字學習筆記,取得65項創新成果。從零下30℃的中俄同江鐵路大橋,到海拔4000多米的怒江特大橋;從世界最高橋塔常泰長江大橋,到強涌潮環境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秦環兵帶領團隊始終將測量精度控制在毫米級,實現橋梁測繪零誤差。他培育出2名金牌職工、15名測量負責人和百余名技術骨干,為企業鍛造高技能人才隊伍。2025年,他當選“大國工匠”,并參加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他深感責任重大,推動測量技術與數字化深度融合,培養新時代復合型工匠。秦環兵用行動詮釋著“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為中國橋梁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勞模工匠耀荊楚·8名大國工匠人物(之八)

陳永勝
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心試驗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特級技師。
24年來,他始終堅守在工程建設試驗檢測一線,從秦沈客專到國內最快地鐵廣州地鐵18號線,參與了一系列國家重點鐵路、地鐵工程的試驗工作,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專治工程質量“疑難雜癥”的“老中醫”。他創新采用砼減水劑母液“爛泥狀”復配技術,成功攻克了高鐵、地鐵無砟軌道預制軌道板填充層自密實砼在遠距離運輸、狹窄空間施工等方面的技術難題。他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始終以“學徒”自居,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地追求技能的精進,擁有15項技術創新成果,參與制定《沙漠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超高性能混凝土預混料》等7項行業標準,獲得11項國家專利,發表5篇專業論文,取得3項QC成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