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富春 通訊員 丁元拾 嚴麗 謝忠方
知名民企湖北(黃石)行暨第三屆黃石楚商大會將于10月29日開幕,550名全國各地知名民企代表、知名校友、異地黃石商會會員、香港黃石聯誼會和海外僑胞代表將云集黃石,共敘鄉情、共謀發展。
自2020年首屆楚商大會以來,黃石楚商在黃投資項目超過200個,計劃投資總額達3000億元以上。

長城汽車車身總成生產線改造項目。通訊員汪澤棟攝
一個企業帶火一片“森林”
2021年,湖北攜康智能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落戶于陽新經開區,以“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智慧醫療模式,進入全國3萬多家醫療機構,年服務群眾過億人次。
攜康醫學創始人潘希文說,離鄉二十余載,是家鄉成就了我二次創業成功,政府的“共情”讓我格外舒心。如今,在陽新經開區,聚集了攜康醫學、九州人來醫療科技、遠大永晟制劑等20家生命健康企業。
北京黃石企業商會執行會長張子龍,將下陸一個廢棄耐火材料廠改造成聚集了百余家企業的龍翔科技創業園。此后,他又打造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和跨境電商產業園,利用業內深厚的人脈,引來眾多優質企業。
在大冶市,湖北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從大冶湖高新區租賃過渡廠房試產,到自建廠房擴張產能,以“新材料協助新能源”為發展方向,成為光伏產業重要輔材。董事長曹祥來說,家鄉的發展,是我們的共同牽掛,更是企業的機遇,投身家鄉的新能源建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黃石人許浩在蘇州創立蒙特納利驅動設備有限公司,原本選址離長三角更近的安徽落地配套產業,但鄉情的呼喚,讓他最終選擇在家鄉成立了蒙納精密鑄造公司,并委派弟弟許冰負責迅速落地投產。
一名楚商回歸,帶回一個企業,帶火一片森林。廣大楚商心系桑梓,反哺家鄉,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篳路藍縷、開放包容、崇文尚智、守信重義”的楚商精神,成為推動黃石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湖北蒙納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通訊員李航攝
助力“黃石造”向終端產品轉型
工業之城黃石,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材料產業打下工業根基,但終端制造品不多一直是這個城市的痛點。
如何破局?黃石市依托招商引資,在銅產業的“臍帶”上,引育成功電子信息產業這片森林,“黃石造”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正走向世界。
面對湖北省萬億級的“光芯屏端網”產業鏈,黃石也在不斷補強光電子信息產業鏈條。蘇州威創達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的引入,無疑為該市嵌入全球顯示產業鏈補上重要一環。
這是一家專注于顯示面板、半導體及新能源行業的尖端設備研發制造商,生產的金剛石切割設備是解決AR/VR等下一代顯示面板制造關鍵難題的“手術刀”,服務于武漢光谷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頭部客戶。
公司創始人李裘華是一名“黃石仔”,核心團隊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這不僅是資金的回流,更是人才、技術和深厚產業情懷的回歸。

長江瑞科美鋰電池再生利用產業園項目。通訊員汪澤棟攝
整車制造一直是黃石的夢想,這座城市擁有鋼鐵、鑄造、模具、軸承、輪轂、電子、電池等新能源汽車所需的產業配套,如何將其串珠成鏈,助力湖北萬億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發展,黃石一直在探索。
長城汽車高端MPV落子黃石,生產的高山系列正沖刺全年6萬輛規模,為黃石整車制造迎來第一縷曙光;陜汽質子汽車新能源商用車先進制造產業項目落子黃石開發區·鐵山區,開啟了新能源車黃金新賽道。
質子新能源商用車項目總投資56億元,建設新能源商用車固態智能底盤裝配產線、氫燃料電池系統總裝集成產線,這兩大代表行業未來的核心技術,為黃石引入一個制造工廠,更為未來產品競爭埋下“技術種子”。
今年,質子汽車銷量同比暴增245%。業內預計,到2030年,新能源重卡滲透率將達50%以上,黃石將進一步整合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產業資源,分享千億級市場紅利。

捷蒽迪高端數字電源及總部基地。通訊員汪澤棟攝
雙向奔赴 點石成金
這是一場雙向奔赴的邀約,更是一場“點石成金”的共贏。
黃石分別在北京、上海、武漢、杭州等地成立10家異地黃石商會,以此為平臺,促進黃石楚商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幫助黃石楚商企業做大做強。
該市印發《黃石市推進楚商回鄉工作行動方案》,創新推行“異地商會+各大區”的招商協作模式,以項目牽引、鄉情聯動、典型示范推動楚商產業回歸、資本回流、項目回投、總部回遷、人才回鄉。

宏和電子AI算力設備高性能玻纖紗生產車間。通訊員汪澤棟攝
四年多來,黃石楚商搭建交流平臺,推動一場又一場城際間深度對話,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武漢都市圈的100多個城市留下黃石印記,千余家企業走進黃石,為這座“點石成金的城市”貢獻智慧和力量。
時下,楚商回歸的裂變效應正在黃石全域開花:大冶市冶商回鄉項目投資超千億元,陽新縣引進160余企業家共謀發展,西塞山區特鋼沙龍促成產業鏈協同創新……正如黃石市楚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北京黃石企業商會會長皮劍龍所言:“每一個項目都是支點建設的基石,每一份投資都是對家鄉未來的信心。”
楚商回鄉不是資本的單向流動,而是與家鄉發展同頻共振的深度參與。他們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光彩事業,投身濟困助學、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等公益項目。截至目前,全市楚商累計公益捐贈近40億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