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收獲到餐桌,如何守護好每一粒珍貴的糧食?
10月28日,鄂州市糧油儲備有限公司的糧倉前,迎來了一批特殊的“檢閱官”。由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組織,來自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南非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代表,帶著對糧食安全問題的深切關注,將目光投向了這里。

這場國際調研為何會選擇鄂州?答案,就藏在一粒稻米從“驚險一躍”到“安然入眠”的神奇旅程里——從產后服務升級到智慧倉儲落地,再到產業鏈協同發力,離不開政策引導、項目扶持與資源統籌,為糧食產后服務的全鏈條實踐筑牢了堅實支撐。
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潮糧”的“五星級SPA”
眾所周知,秋收時節,氣候多變,含水量高達28%的稻谷如果不能在24小時內及時處理,就可能因發熱發霉變質,以致農民辛勤勞作的成果大打折扣。在鄂州市糧油儲備有限公司的產后服務中心,我們看到了“潮糧”的救星。這里就像一個為糧食開設的“五星級SPA中心”:
· “深層潔凈”:大型清理篩、去石機為糧食“洗塵去雜”,雜質去除率高達98%以上。
· “智能桑拿”:多塔式智能烘干機組,使用生物質顆粒作為綠色能源,以不超過45℃的柔和溫度,為糧食進行“精準桑拿”,將水分從28%安全降至14%,均勻度誤差不超過0.5%。相比傳統柴油烘干,成本下降15%,碳排放降低40%。
· “安睡套房”:經過“SPA”的糧食,可入住“分倉分類”的準低溫倉,配備糧情監測系統,享受“蟲害發生率為0”的安眠環境。
這套“五代”服務(代清理、代烘干、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下來,能為農戶降低產后損失4—6個百分點。2024年,該中心處理糧食6000噸,相當于幫農民挽回了近300噸糧食的損失,助農戶均增收1300元。
精準高效的過程,讓國際代表們連連稱贊。
智慧糧庫“大國糧倉”的“超強大腦”
如果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是“急診室”,那么現代化的糧倉就是讓糧食“延年益壽”的“康養中心”。在吳都庫區,代表們看到了“智慧糧庫”的真實模樣:準低溫倉覆蓋率100%,倉內遍布傳感器,溫度、濕度、蟲害情況實時上傳至省級監管平臺。
更讓人稱奇的是這里的“綠色黑科技”:
· 會呼吸的倉庫:公司應用氣調儲糧技術,通過改變倉內氣體成分,讓害蟲無法生存,實現綠色無藥殺蟲。
· 樟樹枝的妙用:一項獲得國家專利的“土辦法”——將本地樟樹枝葉粉碎成天然驅蟲劑,鋪在糧堆上,就讓害蟲“退避三舍”。這項就地取材的民間智慧,讓國際友人們感受到東方農耕文明的獨特匠心。
通過這些技術組合拳,鄂州糧儲公司實現了安全儲糧率100%的硬核成績。
產業鏈協同“隱形冠軍”的“降耗魔法”
稻谷加工成大米后,產生的稻殼怎么辦?
作為湖北省民營龍頭企業,湖北華苑糧油有限公司向各國代表展示了另一種“魔法”。

華苑糧油打造了一條神奇的循環鏈:他們用一條年產5萬噸的生物質顆粒生產線,將稻殼變成烘干機的清潔燃料。這不僅解決了廢棄物問題,還降低了能源成本,實現“吃干榨盡”的綠色循環。同時通過“訂單農業”和“五代”服務,與農戶緊密捆綁,每年代農處理糧食6萬噸以上。還創新“包倉合作”模式,靈活利用社會倉容,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一家國企,一家民企,路徑不同,卻共同繪就了鄂州從“豐收在望”到“豐收到手”的減損增效全景圖。這正是WFP代表團感興趣的“中國經驗”核心——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實踐、農民受益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減損是一場關乎未來的全球對話

當來自非洲的朋友們觸摸著干燥飽滿的谷粒,觀察著智能糧倉的大屏幕時,這已不僅是一次調研,更是一場關于如何為世界“攢下”更多糧食的深刻對話。
鄂州的實踐告訴我們,節糧減損并非高深莫測,它就藏在一次高效的烘干、一間智能的倉房、一項創新的合作里。它需要科技的“硬支撐”,也需要模式的“巧心思”。守護每一粒糧食,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未來。這塊被精心耕種的“無形良田”,正承載著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也愿意為全球糧食安全貢獻更多的“湖北智慧”與“鄂州方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