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處“九州通衢”,湖北樞紐優勢明顯。手握開放先機,當前的湖北,面向“十五五”規劃的新機遇,正以樞紐能級躍升為抓手,推動全球要素從“流動”向“集聚”轉變、從“集聚”向“增值”突破。這份開放進階的答卷,正從百姓餐桌的全球風味、空港臨港的產業脈動中,逐步鋪展成形,來看記者的觀察。
“九省通衢”曾是湖北最鮮明的地理標簽,承載著千年商道的繁華記憶。當下,這一傳統優勢正被賦予全新內涵——這次“十五五”規劃建議中特別強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推動貿易創新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湖北的“通衢”將不再局限于地理意義上的“四通八達”,而是向“九州通商、九州通融”躍升,全力打造全球高端要素配置的價值高地。
記者 楊旭琿:感受開放湖北,從一餐飯說起。
記者 楊旭琿:感覺很新鮮?。?/p>
武漢湖錦酒樓執行董事 汪奕杉:必須的,今天早上剛剛到的。我們店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之前是以本地的新鮮食材為主。但是現在你看,我們有挪威的三文魚、印度的魔鬼辣椒、俄羅斯的雪蟹,都是我們空運過來的。真的是特別快,特別方便實惠。
一桌融合全球風味的餐食,背后是湖北的樞紐能級提升。“天河機場+花湖機場”讓湖北的“空中絲綢之路”強勢崛起,鏈接全球供應鏈。而這條“鮮貨通道”的價值,遠不止于滿足消費需求。
記者 楊旭琿:就在距離花湖機場僅一街之隔的地方,我身邊東航物流華中生鮮港正在建設,年底將建成一座年產約2萬噸的三文魚加工廠,規模水平對標全球標桿。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石智雷:花湖國際機場已經實現了對全球主要的經濟體可以隔日抵達,這種高效的時效性,就會吸引很多這種高端制造、冷鏈、跨境電商以及航空、金融等產業集聚。這些集聚又有利于推動湖北直接嵌入到全球價值鏈,尤其是高端價值鏈的分工。
每天萬噸貨物吞吐之間,225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在周邊扎根,與53座國內城市、169個國家的產業共振,讓湖北得以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如果說花湖機場打開了湖北“空中鏈接全球”的窗口,那么長江之畔的武漢陽邏港,則見證著湖北“以樞紐掌控資源”的進階。
記者 楊旭琿:我身旁這艘貨輪剛剛從印尼抵達,載著的是格林美在印尼園區生產的近5000噸鎳中間品。鎳是新能源動力電池的稀缺核心原料之一,也是眼下全球爭奪的重要資源。而這條不中轉不換船的直航航線,正是湖北為格林美量身打造的“快速鎳通道”。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許開華:這些年全球的關鍵礦產資源競爭,可以說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它就是各個國家競爭的焦點,關鍵資源中國也比較貧乏,中國鎳的儲量只有世界的3%,我們用量是世界的50%以上。作為領軍企業,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從世界行業的發展與挑戰去找機遇。
暢通的供應鏈條,給了企業海外建廠、全球闖關的底氣。每年,印尼園區可產出15萬噸鎳資源,滿足500萬輛新能源汽車需求。湖北,這片曾經只能“被動接收原料”的內陸地區,成為“主動掌控資源”的產業高地,在全球資源競爭中搶占話語權。從“空中鮮貨鏈”到 “海上資源線”,全球要素在這里高效配置,讓創新成果在這里加速轉化。當“九州通衢”的傳統優勢與“十五五”的高水平開放新要求同頻共振,湖北正以更主動的姿態,向“全球要素聚集的價值高點”發起沖刺。
湖北省經濟學會會長、教授 鄒德文:“流量”是基礎,“留量”是本事。而將“留量”升華為“價值”,才是最終的競爭力。湖北正奮力將九州通衢的交通優勢,轉化為高端要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發展勝勢。
(長江云新聞記者 楊旭琿 羅浩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