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劉中揚
近日,《今日說法》欄目主持人李曉東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視頻,講述了自己被“豪車賣茶葉”騙局套路的經歷。李曉東從最初的警惕,到“原本1000元一盒現在只賣200元”時的動搖,最終“一咬牙、一跺腳”花1000元買了5盒。事后,一位懂茶葉的朋友告訴他,這些偽劣茶葉實際“50塊錢一盒都不值”。
這一事件似乎再次印證了網絡上流傳的說法:“你之所以沒有被騙,是因為還沒有遇到合適你的騙局?!崩顣詵|主持《今日說法》已有10余年,這是他第一次以“受害者”身份現身說法。他直言,有一瞬間腦子里閃過“這便宜不占白不占”的貪念,希望公眾引以為戒。作為長期宣傳反詐騙的“專業人士”,李曉東不是“不夠聰明”,而是在理性與人性弱點的交鋒中,有短暫一刻讓弱點占據了上風。他的坦誠讓我們看到:反詐工作的復雜性根源于人性的復雜。
近年來,普法宣傳努力通過各種創新形式實現“全民覆蓋”,多地公安機關的反詐提醒甚至印到了奶茶杯身上;“反詐奶奶團”堅持宣傳反詐知識長達8年,以親身經歷讓許多人意識到了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的危險性;今年以來,武漢公安已累計向受害人返還被騙資金6298萬余元……從想方設法提高公眾的警惕性,到事后盡力追回資金,反詐工作的積極作為我們看在眼里。
不過,“有所為”也需“有所不為”。比如某地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線下營業廳,持外地身份證辦理電話卡,要求額外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工作證明”或“銀行流水”,據工作人員稱是應反詐工作要求。雖然目前已由當地通信管理局通報整改,仍不免讓人感慨反詐工作的尺度與邊界還有摸索、調整的空間。
反詐工作怕“百密一疏”,也怕“草木皆兵”?,F實中,沒有人可以活在“天下無賊”的夢里。反詐工作的最終目的,不是為日常生活設置重重“防騙門檻”,或把人人打造成銅墻鐵壁的“反詐超人”。真正的“天羅地網”一定是多方共同發力的結果,需要完善的制度、先進的技術與公眾法治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