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文俊 通訊員姜勝來
聚勢鑄尖刀,創新筑支點。11月5日,“尖刀”技術攻關項目成果匯報暨首創技術與產業融合案例發布大會在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武創院)舉行。
大會由湖北省科技廳與武創院聯合舉辦。42項“尖刀”技術攻關項目成果亮相,覆蓋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數字經濟與北斗、生命健康五大關鍵領域。10項首創技術與產業融合成果集中發布。
2024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考察,要求湖北“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
一年來,湖北牢記囑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武漢區域科創中心建設為引領,全力打造全國科創新高地,不斷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上開拓進取,不斷深化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建設,全面支撐長江中游城市群兩新融合發展。

10項首創技術與產業融合成果發布
技術與產業加速融合
大會集中發布了10項首創技術與產業融合成果。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校長陳十一發布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計算流體力學軟件”成果,已實現省內相關領域超50%的進口替代,成為工業軟件自主可控的里程碑。

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校長陳十一
“我們扎根湖北、服務湖北,精準對接湖北產業需求。”陳十一院士介紹,面對湖北船舶、航空、汽車等產業需求,已在湖北設立了全國首個智能工業軟件研究所,破解了船舶產業在工業軟件領域“卡脖子”痛點。
荊楚人形機器人目前已有了4款系列產品,全面覆蓋了教育科研、工業制造等核心應用。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漢發布的“荊楚人形機器人”成果,正讓智能人形機器人服務千行百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漢
“我們對湖北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高地很有信心,并將持續貢獻荊楚力量,助力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丁漢院士信心滿滿。
復旦大學復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長、奧泊(武漢市)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馬劍鵬發布“AI 蛋白質設計平臺”成果。武漢愛博泰克公司分享了其通過“撥轉股+基金投資”與“科技創業合伙人”創新模式,成功孵化10余個產學研項目及企業的寶貴經驗。

為進一步構建完善的成果轉化生態,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武創院、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7家單位現場簽署了首創技術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為湖北的科技創新“金點子”鋪就產業化“快車道”。
“尖刀”項目碩果累累
作為本次大會的重頭戲,“尖刀”技術攻關項目成果展集中亮出了自2023年6月立項以來的42項標志性成果,覆蓋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數字經濟與北斗、生命健康五大關鍵領域。
其中,我國首臺原子量子計算機——“漢原1號”近期已投入商業化應用,斬獲超4000萬元訂單,包括首個海外出口訂單,成為全球少數實現量產交付的原子量子計算機品牌,標志著我國原子量子計算正式邁入商用化新階段。
“北斗高精度定位與授時芯片研制及通導遙一體化應用”項目研發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已躋身國際領先行列,精度達亞米級;成本也從國外產品的數十萬元降至千元級別,成功打破壟斷。該芯片已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領域投入應用,累計銷售28.7萬片,實現產值3228.42萬元。未來,還將在智慧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開展示范應用。
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產品到生動的演示互動,“尖刀”技術攻關項目全面呈現了湖北在存儲芯片、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實現的技術趕超,有力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
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大會同步舉辦了五場專業路演,吸引了13家知名投融資機構與11家技術轉移機構與項目團隊“面對面”精準對接。現場氣氛熱烈,高效打通了從技術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湖北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圍繞存儲芯片、北斗通導遙一體化、超大功率激光、肺部磁共振成像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堅,取得顯著突破,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業,為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強勁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