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巴黎11月6日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5日審議通過首個面向全球的神經技術倫理準則性框架——《神經技術倫理問題建議書》。該建議書將于11月12日生效。
據介紹,這一準則性文件的通過,標志著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于2019年啟動的相關進程圓滿結束,同時與該組織自2018年開展的人工智能倫理工作緊密銜接。阿祖萊表示,神經技術可能成為人類進步的新前沿,但也伴隨風險。教科文組織通過采納該規范性文件來明確邊界。該文件承載深刻信念:唯有以倫理、尊嚴和對后代的責任為導向的科技進步,才具有真正價值。
雖然神經技術獲得的媒體關注度不及人工智能,但其發展同樣迅猛。教科文組織報告顯示,2014-2021年對神經技術相關企業的投資激增700%。神經技術包括可直接與神經系統交互以進行測量、調控或刺激的工具。該技術在醫療領域前景廣闊:腦深部刺激可緩解抑郁癥、帕金森病癥狀;腦機接口讓殘障者能通過意念控制假肢或溝通交流。
盡管神經技術的醫療應用已受到嚴格監管,但在其他領域仍普遍缺乏規范。許多消費者通過智能頭帶、耳機等日常設備無意識使用該技術,而這些設備利用神經數據監測心率、壓力或睡眠,采集的高敏感數據可能泄露思想、情緒、反應,并在未經同意情況下被共享。
新出臺的教科文組織標準性文件呼吁各國政府確保神經技術的包容性和可負擔性,《建議書》還指出神經技術的其他風險,尤其是對大腦尚在發育階段的兒童和青少年群體而言,并建議將該群體的神經技術應用限制在治療用途。同時,《建議書》警示在職場中使用神經技術監測生產力或建立員工數據檔案的行為,強調必須取得明確同意并確保信息透明。(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