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芳婷 通訊員 武組
一排排大棚整齊鋪展,一壟壟藥材苗茁壯成長,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街道幸福村膏藥鋪灣,一座“中醫藥文化+農文旅”的示范灣正在崛起。
11月5日,武漢市召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與會人員在膏藥鋪灣參觀時,對這一“國企聯村”項目取得的成效給予好評。
2021年,武漢出版集團與幸福村攜手結對共建,聚焦中醫藥文化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開啟一場從“傳統村灣”到“文旅名村”的華麗蛻變之旅。

烏龍泉街道幸福村膏藥鋪灣草藥園
當天推進會上,武漢市發布“國企聯村”十大樣板項目和農村集體經濟“消薄攻堅”行動十大典型村。這些樣板項目和典型村,是武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生動實踐的代表。
推進會集中展示當地探索“國企聯村、村企互聯、片區聯合、強弱聯手、跨界聯動”五聯興業新路徑,推動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

武漢市召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
國企聯村,通過鼓勵引導市屬國有企業與鄉村開展項目聯建,是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具體實踐,已成為武漢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特色品牌。在黃陂區青鳳片區,甘露山文創城項目投用后一片火熱,作為“國企聯村”的標桿項目,武漢城建集團不僅帶來了冰雪世界綜合體等文旅項目,更指導村集體成立勞務公司,帶動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村集體經濟明顯增收。
村企互聯,攜手合作構建利益聯結新機制是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武漢市引導64家優質民營企業結對71個農村片區,通過市場化方式合作興建特色養殖、民宿旅游等產業項目82個,實現企業盈利、集體增收、農民致富。黃陂區木蘭鄉引進武漢陂鄉園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整鄉推進水果冬瓜、貝貝南瓜等特色種植項目,實現5個薄弱村集體經濟平均增收6萬元,帶動8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
片區聯動,打破壁壘“抱團”求發展,是武漢市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探索。長江新區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關、資源相似、規模適當”原則,將173個行政村重新劃分為28個片區,建立片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由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兼任第一書記,推動部門資源和片區需求精準對接,今年以來供需清單匹配176條,形成“發展共謀、決策共商、項目共建、成果共享”的區域協同機制。新洲區結合“空心村”黨建提質增效,將452個行政村重新調整劃定為54個農村片區,確保每個片區都有一個有帶動能力的強村牽引發展,推動每個片區成立一家強村公司,集中力量辦大事。
強弱聯合激活薄弱村經濟,是武漢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特色之一,通過黨建聯建、產業聯動、人才聯培、治理聯抓,探索“結對共富”。蔡甸區張灣街道繞嶺村在經濟強村官塘村帶動下,順利承接武漢野生動物王國景區外溢客源,依托“知音尚水”項目發展文旅產業,村集體每年穩定增收12萬元。針對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創新“飛地抱團”模式,烏梅村、李灣村整合市級扶持資金,利用太山村閑置建設用地建設廠房出租。項目建成后,4個村每年可獲得20萬元收益,解決了“有資金無地塊”的發展難題。
跨界聯動可有效激活鄉村振興動能,在數字化浪潮下,鄉村振興如何插上數字化的翅膀,讓數字賦能拓寬增收渠道?江夏區創新“直播助農推薦官”機制,聘請網商協會等擔任推廣大使,帶動全區建成26個電商直播基地,2024年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5億元,五里界街錦繡村“江夏里”文旅項目通過線上引流,吸引150萬人次游客,村集體年增收超300萬元。
2021年啟動國企聯村行動以來,武漢市委組織部、市政府國資委組織發動16家市屬一級企業、58家二級企業參與項目建設,與64個農村聯合片區結對確定產業項目85個,帶動281個行政村年均增收近10萬元,有效促進了城鄉融合發展以及鄉村全面振興。同時,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支點,部署農村集體經濟“消薄攻堅”行動,目前,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已全面消除,一批原先的薄弱村實現轉型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