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倩倩、通訊員胡蘊芬)剝豌豆的噼啪聲、觀察種子的驚嘆聲、腌制泡菜的歡笑聲——11月5日,秋冬交替之際,武漢市長春街第三小學的校園變成了充滿生活氣息的“節氣體驗館”,一系列融合勞動、自然、文化與情感的跨學科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到古老的節氣智慧。
當天,學校同步開展“時序之禮·感恩與分享”成果展,校園化身為充滿節氣氛圍的展示區:同學們將自己在“尋找秋天的足跡”研學活動中所學所感,通過自然筆記、五谷貼畫、種子信息卡等,制作成觸手可及的成果,宛如一幅幅動人的秋日童話。

三年級的孩子們參加了一場“校園豐收挑戰賽”,他們在剝豌豆、掰玉米、剝花生等比賽中體驗“粒粒皆辛苦”的真意。比賽中,孩子們使出“渾身解數”,有的用牙咬,有的放在桌上用手捶。“找到豌豆的一個枝丫,一掰就開!或者從中間掰開,更快!”學生趙苒喻興奮地分享說,“太好玩了,這就是豐收的感覺!”

在四年級教室,一座座由學生建立的“種子銀行”剛剛“開業”。孩子們將收集來的紅豆、棗核、小米等種子分門別類,制作信息卡,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聽。“紅豆外表光滑,落在桌上會發出清脆的響聲”“棗核底部圓圓的,上頭尖尖的”……他們細致的觀察里,滿是對生命的好奇。

五年級的教室飄出了陣陣泡菜香。孩子們化身“腌菜師傅”,好奇地探索蘿卜怎么切、調料怎么放。一瓶瓶親手制作的泡菜封上蓋子后,孩子們沒有私藏,而是將這份“冬藏”的滋味,連同手寫的感恩卡,一起送給了校園里的守護者。“孩子們太有心了,這瓶泡菜我一定帶回家嘗嘗!”食堂陳師傅接過禮物,十分感慨。

“‘秋收冬藏’不僅是古人的生活節律,更是一種生命教育。”該校校長文小勇表示,學校以二十四節氣為主線,整合德、智、體、美、勞五育內容,持續打造貼近現實、浸潤心靈的實踐課程,引導孩子們在“收”中體驗付出,在“藏”中學習規劃,在“分享”中傳遞溫暖,讓傳統文化真正成為他們成長的養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