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蘊藏著無數珍貴的資源寶藏。“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加強海洋開發利用保護;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9日晚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上,來自南海上千米深的海底火種點燃主火炬塔。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鏡頭走進神秘海洋,感受深海“源火”的采集之旅。

這里是廣州南沙區的一個科考碼頭,記者身后的海洋地質二號就是此次執行取火任務的科考船。它就像是一個海上的移動實驗室,大部分時間這艘科考船都在南海等海域執行科考任務。
2025年9月16日,這艘科考船從廣州出發,穿越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2天后到達我國南海海域的海馬冷泉區,開展“源火”采集作業。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局三亞所天然氣水合物室副主任 張偉:海馬冷泉是我們國家在南海發現的一個巨型的冷泉,它是與可燃冰伴生的一種指示標志。可燃冰的全球儲量是巨大的,它是石油、煤炭和天然氣這種資源量的2倍,被公認為一種未來的替代能源。
在記者身后,就是本次負責“源火”采集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此次采集“源火”的海馬冷泉區,最早就是由它發現并命名的。“海馬”號的整體國產化率是超過了90%,最大的下潛深度達到了4500米。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局工程師 葉俊聰 :在海底作業的時候,首先通過主要的攝像頭尋找冷泉的噴口。在找到冷泉噴口之后,再通過機械臂拾取。

在“海馬”號潛入深海后,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機械臂,采集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氣體,當足量可燃冰在采集艙內降壓分解,產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指揮員按下引燃開關,科考船甲板面的光伏發電裝置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傳輸到海底,從而實現天海聯動引燃“源火”。
這簇來自南海1522米深處的“源火”點亮了十五運會的熊熊“圣火”,創造了深海取火的奇跡,也發出了照亮未來的宣言。


漆黑一片的的海洋深處,海馬冷泉的使命仍在繼續。專家介紹,經過近十年的深入調查,已經發現海馬冷泉經歷了三個主要的冷泉演化生命階段。從冷泉初始階段的甲烷細菌到冷泉壯年期的貝類、螺類及帝王蟹等生物,再到衰退期的管狀蠕蟲等寄居生物,不同階段的海馬冷泉孕育了不同種類的海底生物,是科學家們研究生命起源、極端環境生命演化的寶貴場所。
記者手邊的這些生物樣本看起來沒有什么特別,但其實都是取自于水深1000多米的海底,也就是海馬冷泉。像這樣的生態系統并不是依賴于光合作用,而是靠海底不斷滲漏的硫化氫、甲烷等物質,形成的一個獨特由化能合成的生態系統。

“十五五”期間,中國將向海底世界發起新的探索。今年2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在廣州南沙正式開工建設,該裝置總耗資26.6億元,由水面保障母船、海底實驗室、保真模擬系統三大部分組成,計劃2030年建成。其中,海底實驗室體積相當于3個中國空間站的大小,將成為世界首個2000米級坐底式可載人長期駐留的深海實驗室。

海底深處的奧秘仍在等待更多硬核科技的“解鎖”,而浩瀚無垠的海面也在見證更多夢想的遠行。
1500公里外,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的2號船塢里,我國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正在進行緊張的內裝和調試工作,建設進度已近85%。“相比首制船,整個船體長度加長17米,同時總噸位增加0.64萬總噸 公共區域以及室外區域的整體面積上進行了一定增加,這樣的話給乘客的體驗度會進一步提高。”中船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劍威說。


陳劍威說,雖然建造的體量更大,但花城號的建設周期卻明顯縮短,整體建造效率大約提升了20%,而這得益于多項創新技術和經驗積累。記者了解到,建造之初,設計部門就建好了全船的完整三維模型,相當于已經在電腦上實現了一次模擬造船。此外,預制艙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是提高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負責人介紹,可以把花城號上的每一個房間都看作一個獨立的小單元,小單元內部的裝修和設備安裝都可以提前預制,然后再整體搬入船體之中,這樣可以大幅提升建造效率。

“愛達·花城”號全船有2838間房間,其中超過1100間采用預制艙技術,內裝總周期目前已經比首制船少了8個月。根據計劃,“愛達·花城”號將于2026年年底完成交付,并以廣州南沙為母港,常態化運營國際航線,重點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愛達·花城號在空間設計,包括科技配備,以及郵輪體驗等方面都進行了一個全面的升級,包括千人大劇院、購物中心、藝術長廊等等,這些特色的休閑場景。同時也搭載了更先進的智能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技術,艙房和公共區域也將引入智能交互系統。”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作為“愛達·花城”號的“前輩”,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已經成功完成了多次出海的旅程,剛剛結束一個新航次的“愛達·魔都”號,靠泊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乘客陸續下船,港口一下熱鬧起來。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主要航線覆蓋日本、韓國,航程在4—7天左右。負責人介紹,郵輪就像一個巨大的主題公園,不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還可以在船上參觀藝術展、看話劇、品嘗各國美食,領略各地風情。

愛達·魔都號的12層甲板也是能夠親近自然、看到大海,同時主要的戶外娛樂活動的休閑區域之一。記者了解到,運營近兩年來,“愛達·魔都”號累計運行了超過150個航次。

業內預測,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郵輪市場,屆時游客量將達到1000萬人次。到2035年,我國每年郵輪產業經濟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郵輪產業有望發展成為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的重要產業集群。蔚藍大海上,我們正向著海洋強國夢想航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