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央地共建武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推進會在武漢舉行,湖北42項“尖刀”技術攻關項目成果亮相,覆蓋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數字經濟與北斗、生命健康五大關鍵領域。10項首創技術與產業融合成果集中發布。匯聚力量,同題共答,同向發力,錨定世界前沿,聚焦“國之大者”,全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尖刀”是新時代的長天利刃
建設武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一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努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近年來,武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增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新突破,區域協同創新成勢見效,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實支撐。
打造“尖刀”就是錨定世界科技前沿,在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勇立潮頭??v觀世界歷史,工業化的進程與水平對于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而科技革命是工業革命或工業化的重要前提。準確把握全球新技術革命的重大機遇關系到長期發展的國運,誰能引領科技革命,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甚至成為國際規則的主導者。近年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科技進步明顯加快,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正在取得顛覆性突破。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正推動全球創新版圖、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的重塑??梢灶A見,新技術革命和現代工業領域的競爭是大國經濟博弈的主戰場。

“尖刀”亮相是“四個面向”的碩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尖刀”之“尖”在勇于創造世界紀錄,提升科技創新的高度。面對被稱為“工程機械之王”的隧道施工核心裝備“卡脖子”難題,“尖刀”技術攻關項目聚力打破我國高端裝備用特種鋼、核心基礎零部件用鋼等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湖北大冶特鋼歷時兩年,攻克了特大型軸承鋼錠的凝固技術難題,這把“尖刀”一舉拿下3項世界紀錄:直徑全球最大(8.61米);全球單體最重(62噸);軸向承載力全球最高(10萬千牛),已應用于18米級盾構機,可連續挖掘10公里以上,成為支撐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鋼鐵脊梁”。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尖刀”之“尖”在打造國之重器,增強科技創新的深度。北斗的主要硬核功能是授時和定位,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成國之重器。武漢大學團隊研發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與授時芯片研制及通導遙一體化應用”項目研發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已躋身國際領先行列,精度達亞米級;成本也從國外產品的數十萬元降至千元級別,成功打破壟斷?!氨倍罚闭铀儋x能千行百業,“北斗+智慧農業”“北斗+智能車機”“北斗+無人系統”“北斗+智慧船舶”,催生一大批新業態新模式。

面向經濟主戰場,“尖刀”之“尖”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科技創新的廣度。湖北整合各學科優勢,聚集作物遺傳育種、遺傳學、計算機科學、遙感科學、生物信息等學科力量,聯合企業推動“邊研究、邊開發、邊應用”,高產高蛋白宜機收玉米培育取得新突破。高蛋白含量的玉米既是“能量源”,又能作為“蛋白罐”,經測算,若全國玉米蛋白含量提升1個百分點,可少進口700萬到800萬噸大豆。今年11月,這一關鍵基因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細胞》,研究成果落地轉化,已建成萬畝示范基地、全產業鏈閉環模式。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尖刀”之“尖”在踐行人民至上宗旨,提高科技創新的溫度。湖北禾元生物自主研發的重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成為全球首個“稻米造血”一類創新藥。目前,重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已進入多家醫院臨床應用。此外,該藥已完成與美國FDA就“全球多中心臨床研究設計”的C類溝通會,就開展國際多中心的Ⅲ期臨床研究方案達成共識。湖北“多模態圖像融合主從力感知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設計及臨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發的多模態圖像融合腔鏡手術機器人已完成全部臨床驗證;湖北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每年最高能完成3.5萬例人全基因組測序,成為全球日交付能力最強的設備;武漢衷華腦機6.5萬通道雙向植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在幾項核心指標上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打造了“尖刀”最鋒利的刃!

“尖刀”是怎樣煉成的?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凹獾丁饼R齊亮相的背后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周密部署和“十年磨一劍”的協同攻關,“尖刀”的打造是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湖北實踐、湖北模式。
首先,謀劃“尖刀”出奇兵的湖北方案,充分發揮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湖北省委明確提出以“湖北有金剛鉆,必須要攬瓷器活”的信心與決心,更大力度推進“尖刀”工程,持續搶占更多前沿技術制高點,努力為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大力量。“尖刀”技術攻關工程有四個顯著特征:一是緊盯“國家所需”。緊跟世界科技前沿,心懷“國之大者”,集中優勢資源力量全力攻堅,切實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實現突破發展。二是立足“產業所困”。聚焦“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和五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發展需要,找準創新突破口,解決“卡脖子”問題。三是瞄準“未來所向”。圍繞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人造太陽氘氘聚變、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戰略性科技攻關項目,下好未來“先手棋”。四是推進“項目接力”。主動對接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重點研發計劃,科學制定“十五五”時期科技創新項目目錄,形成謀劃一批、實施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工作格局。

其次,磨礪“尖刀”見真章的湖北韌性,充分彰顯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湖北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具有“制造基底+創新基因+科教基礎+人才基石”的集聚融合優勢。一是制造基底雄厚。湖北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具備完整的工業全產業體系的省份,既是傳統的工業大省,又是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的增長點。湖北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先后于2017、2018年獲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高速光芯片、硅光芯片、量子芯片、集成芯片、先進封裝集成等前沿方向,聚焦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分析、數字化制造等方面關鍵共性技術,鍛造了原創技術策源地。二是創新基因厚植。荊楚文化素有“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基因,尊師重教、敢想敢干融入了科學家、企業家、戰略家的血液。“十四五”時期湖北高新企業增長近兩倍,科技型中小企業從“十三五”末的7439家增至46532家,增長超5倍,數量全國第4,技術合同成交額全國第3,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近18萬件,連續實現新突破。三是科技基礎牢固。目前,湖北已形成1個國家實驗室、10個湖北實驗室、8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63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和545家新型研發主體構成的戰略科技力量矩陣。建強實驗室體系,實施“61020”全鏈條攻關,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湖北科技“攻堅”行動聚力助推新質生產力。四是人才基石堅實。湖北作為高教大省,各類高校129所,科研機構3687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0個,人才資源總量911.5萬人,“兩院”院士82人,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國第一方陣。以“71020”高校創新體系為牽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確立了“加快打造全國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目標。
最后,亮出“尖刀”顯鋒芒的湖北速度,充分表明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是制勝一招。湖北以“尖刀”政策支撐“尖刀”攻關。加強申報儲備和運行指導,支持全國重點實驗室按照國家賦予的各自定位快速發展;改革和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加快構筑化合物半導體、非接觸電磁發射、衛星定軌等領域領先優勢;探索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有效路徑,加強與長三角、大灣區研發合作;完善技術服務體系,高質量建設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實施戰略科學家引領、科技領軍人才登峰、卓越工程師壯大、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騰飛“四大行動”, 以人才的風云際會助推創新的日新月異、技術的顛覆突破、發展的風生水起。

“尖刀”披荊斬棘向未來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高屋建瓴、統攬全局,站在承前啟后的歷史交匯點,發揚新時代偉大歷史主動精神,以堅定的戰略清醒、宏闊的戰略視野、系統的戰略部署,發出了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的豪邁宣言。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全面領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對于湖北錨定能級躍升,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具有極其重大的戰略指導意義。
四中全會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了我國未來五年發展的7個目標和12項重點工作任務。在重點任務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列在前兩位,可見,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所在,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強國建設關系到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湖北謀定“尖刀”科技創新項目,就抓住了高水平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和“金鑰匙”。面向未來,面向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實踐征程,湖北要一以貫之把“尖刀”項目抓到底。
一是倡導和弘揚“尖刀”精神。打造“尖刀”,就要有“敢向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的壯志豪情,“千磨萬礪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著韌性,“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報國情懷。
二是提升科創能級,要從“補短板”向“攀高峰”升級。要加大對原始創新和關鍵領域技術突破的一攬子政策支持和獎勵,在各大公共平臺、融媒體空間、開放窗口要道,對我省獲得國家科技最高獎和全國科技三大獎的科學家團隊及其成果進行高規格的展示宣傳;明確每一個重大獲獎成果對接落實的具體部門、產業、項目和跟蹤實施方案,形成重大科技成果“件件有落實”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湖北模式。
三是提升產業能級,要從“散裝式”向“艦群式”升級。要打造“荊品智造”工業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矩陣,聚力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重點產品質量階梯攀登工程;制定新興產業龍頭企業掛牌負責、示范引領長效機制,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動態篩選、重點引進、政策傾斜、要素集聚等措施,壯大引領產業創新的“航母企業”;有組織地開展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傳統產業“三化”轉型,培育企業“艦群”;支持企業實施“探索者計劃”,開拓未來產業“新藍?!?。
作者:鄒薇(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二級教授、珞珈杰出學者、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政府咨詢委員,湖北省政協常委)
繪圖:廖瑞霞、高一鳴、崔夢瑤、王姿懿、姜婉 指導老師:朱家佳 陳艷麗(湖北美術學院“五十三梯”漫評團隊)
出品: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