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然 通訊員 陳善文 黃若靈
一支讓犯罪嫌疑人“無處遁形”、讓走失群眾“快速回家”的無人機戰隊,如今已成為武昌古城低空治安防控的硬核力量。11月8日從武漢警方獲悉,這支今年8月成立的“空中衛士”,已協助破獲多起案件、找回數十名走失人員。
優中選優跨警種組建
“武昌公安分局全局40多人報名,最后只選拔了6名隊員。”談及戰隊組建,武昌警用無人機戰隊負責人陳昶霖的話道出了選拔的嚴格。這支6人隊伍采用“4警2輔”配置,隊員分別來自禁毒、交通以及派出所等基層實戰單位。不同警種的工作經歷,讓隊員們在應對走失搜救、案件偵查、大型活動安保等不同任務時,能快速切換思路、精準對接需求。
作為全省首批探索“隱蔽式移動偵查車載無人機平臺”應用的公安隊伍,他們創新打造偽裝式移動作戰平臺,實現“A點起飛、B點降落”,兩架無人機即可實現對移動對象循環監控的靈活部署,完美適配武昌古城老巷多、建筑密集的復雜環境。
目前,戰隊全員持有CAAC民航執照,配備了多型號無人機,搭載探照燈、喊話器、信號中繼站等設備。從“會操作”到“精操控”,從“單一飛行”到“全鏈條作戰”,技能與裝備的雙重提升,讓戰隊構建起“空中偵查+地面處置”的閉環體系。
政企警校聯動織密低空防線
“國慶期間,我們和‘紅色飛手聯盟’的志愿飛手一起進行空中巡邏,轄區內的黃鶴樓、戶部巷、長江大橋、曇華林等人流密集區域同時實現全覆蓋。”戰隊隊員口中的“紅色飛手聯盟”,聯合了警校以及小鶴科技、縱橫天地等無人機企業的志愿者飛手,在重大節假日、大型活動期間,他們在警方指導下協同開展空中巡邏,共同防范低空風險。
今年9月12日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23.8萬名市民游客聚集在武昌江灘觀看煙火盛會,為保障沿江區域市民的安全,活動當天戰隊全員出動。因核心區域江堤有多處斜面,無人機便打開探照燈并喊話提醒市民注意腳下。活動結束后,無人機又化身“空中向導”,用熱成像鏡頭拍攝人流熱力圖,為現場指揮部提供人流量監測與引導依據。在6個疏散通道上空,無人機循環播報疏散路線,引導市民有序離開。原本預計40分鐘的疏散過程,僅用25分鐘就完成。
尋人平均時長縮短至20分鐘
“沒想到這么快就找到了,太謝謝你們了!”10月3日中午,河南游客楊先生的75歲外公在黃鶴樓走失。通過“民生警情快速響應機制”,隊員楊天翼操控無人機從武昌公安分局樓頂起飛,3分鐘快速抵達監控視頻最后一個點位,并沿武珞路向南搜尋,最終在武珞路天橋處發現老人。無人機引導地面警力同步跟進,僅用半小時就幫老人與家人團聚。
自戰隊成立以來,類似的暖心場景不斷上演,僅成立首月就找回10余名走失人員,如今尋人平均時長已縮短至20分鐘,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3倍。
在警務實效方面,戰隊同樣表現亮眼。10月12日下午,隊員操控無人機在百米高空鎖定嫌疑人車輛,兩架無人機交替換電、接力跟蹤,全程記錄交易軌跡證據,最終協助地面警力現場抓獲3名嫌疑人,人贓俱獲。
武昌公安無人機戰隊用一次次實戰證明,這支“空中鷹眼”正以科技為翼,為武昌古城筑起一道全天候、無死角的安全屏障,讓“科技賦能警務”的成果惠及市民和游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