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
是全國文物大縣、中國石刻藝術之鄉
全縣現存石窟寺500余處
唐宋摩崖石刻造像10萬余尊
石窟經文40余萬字
并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
這里是我國南方石窟的典型代表
造像以唐宋時代表現尤為突出
讓我們走進千年石窟瑰寶
共同感受百代匠心傳承
(一)

紫竹觀音造像位于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毗盧洞內。該洞石刻造像主要開鑿于宋代,后經歷代修繕補刻。這尊觀音像高3米,懸坐于3米長的弧形荷葉上,頭戴鏤空花冠,彩帶飄逸,上身微左側,左手撫撐葉面,右手呈“蘭花手”放于膝上,赤腳。與常見的直立、端坐的觀音造像不同,這尊雕像姿態悠然、神情自若,其瀟灑之態仿佛在與千年后的游客對話。
(二)
臥佛院始建于盛唐,位于長約一公里的臥佛溝兩側高約20米的崖壁上,存有大批刻造于唐代、五代、宋代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經,包括摩崖造像1613尊、石刻佛經15窟,現存可辨清文字30余萬字。另有碑刻、題記、經幢等遺跡數十處,造像題材多達57種。

臥佛龕的造像依山取勢、大膽創新,由三組構成:上面一組為釋迦牟尼涅槃前的說法圖,中間一組為釋迦牟尼左側臥佛造像,下面一組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造像。
(三)
茗山寺現存摩崖造像63尊、碑刻19通、題記4處,主要開鑿于宋代。造像依絕壁雕刻,像前僅有一條小道,依山取勢,各具特色,且大多慈眉善目、神態安詳,寶冠裝飾各異,無一雷同。這里還是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取景地。

文殊師利像高6.4米,左手托書向外伸展1.5米,書與手的重量合計達數百斤,僅由高2.2米的垂地袈裟支撐,歷經千年不倒。這一設計是古代匠師巧妙運用力學的杰作,展現了中國古代雕塑藝術與科學技術的完美結合。
(四)

千佛寨因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三千余尊而得名,分布在山崖四周,整個造像區長達705米。窟內還刻有眾多的菩薩、羅漢、金剛、力士、護法神、飛天、供養人以及各種“經變”故事造像,內容豐富,雕刻技藝精美。
(五)
華嚴洞造像始造于宋代,擁有華嚴洞和大般若洞兩大洞窟,內有宋代造像159尊、歷代碑刻題記24處,因內刻主尊“華嚴三圣”而得名。其布局嚴謹、造型奇妙、動靜結合、虛實得體、采光科學,石窟殿堂富麗輝煌,人物刻畫精美絕倫,是目前中國雕刻藝術最精湛、保存最完好的宋代石窟之一。

“華嚴三圣”三尊佛像高為5.2米,中為毗盧遮那佛,左右分別為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結跏趺坐于白象、青獅背上。左右側壁各刻有通高4.1米的菩薩各五身,壁上方刻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壁前端各刻有一只下山吼。全窟構思巧妙、布局嚴謹、動靜結合,堪稱石刻藝術精品。
造像無言,歲月有痕
這些鐫刻于崖壁的精美造像
既是石刻藝術的巔峰之作
更是古人將信仰鐫刻于山河的永恒詩篇
它們靜立于山崖石壁
千年一瞬
不著一言
卻訴盡歲月流轉
今日
我們當以文化為舟、文脈為帆
讓文化遺產成為民族精神的基石
在時光流轉中
續寫屬于我們的時代詩篇

記者:張海磊
統籌:牧小湘
攝影:吳坤忠
學術指導:安岳石窟研究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