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流行的辦公室水果盆栽,大多有季節限定,還得按時澆水、曬太陽。

△網友曬出辦公室的應季水果:桔子花瓶
而不久的未來,也許辦公室盆栽能直接晉級為“mini水果工廠”,搭配智能管理系統,懶人模式下實現“續命水果”全年不間斷供應。
最近,有個國際性的種草莓比賽就是在探索這件事。2025年第五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初賽吸引了全球46支團隊報名,其中有17支隊伍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等海外國家。
進入決賽的四支隊伍,要在規定時間內自行設計、建設約50平方米的植物工廠,并進行為期6個月的國產草莓種植挑戰。比賽要求完全在人造的環境中,用更低的能耗和成本,種出高產、優質的草莓。現在,四支隊伍的植物工廠正在緊鑼密鼓地搭建中。

為何要在人造環境下種草莓?
草莓,是一種漿果,呼吸旺盛果肉柔軟多汁,在收獲和運輸中極易受到損傷和感染病害。結合AI智能打造的“植物工廠”,草莓直接可以種在消費者身邊,極大程度上消減草莓分揀、運輸、儲藏的損耗,而且在成熟期新鮮摘下的草莓風味更佳,還能充分利用城市空間,打造街角“水果農場”。
此外,草莓經濟價值較高,技術成熟+模式推廣后,能夠支持一個覆蓋“植物工廠”成本的售賣價格。

△第四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參賽作品,植物在集裝箱內無自然光等條件下種植。
有的參賽隊伍設計的“草莓植物工廠”,堪比能耗設計“最強大腦”。不僅空間利用率能提高到200%,水分生產效率提高300%以上,還能為草莓提供最佳光照時長和強度,提高草莓花芽質量。
有的隊伍主打“讓懶人也能體驗到農事收獲的快樂”。他們開發的智能種植系統,根據草莓的生長特性建立數字模型,并結合人工算法,自動、實時調節植物工廠里的光、溫、濕等環境條件。

這個“種草莓比賽”,在2025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首次開設的智慧農業論壇上備受關注。拼多多聯合創始人范潔真以“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為例介紹主辦農業賽事的意義:“我們甘愿將公司短期利潤,轉化為對農業科技、人才與產業鏈的持久投資,播種一個更具韌性、更富饒的數字農業未來。”
智慧農業論壇,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浙江大學、拼多多主辦,旨在探索AI時代數字農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創新路徑,攜手打造多方協同的產業生態,共同推動全球農業農村的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在這場論壇上,拼多多除了公布“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進展,還分享了“全球農創客大賽”和“科技小院大賽”項目,將中國田間地頭技術創新的“第一手經驗”帶到了國際舞臺,讓關于糧食安全與數字農業未來的探討更加接地氣且有借鑒意義。
人工智能浪潮正席卷全球,農業這一人類最古老的產業,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變革。
從“草莓自由”到“種菜自由”
要問拼多多常年舉辦的這種國際化智慧農業論壇、農研比賽有什么意義?
從一顆草莓到一個產業,從一場比賽到一種生態,對于公眾來說,期待的可能不僅是“草莓自由”怎么到來,更是一個由科技驅動、效率至上、更加可持續的、更加多元化的農業新時代。
刻在中國人DNA里的“種菜自由”,未來將不再局限于鄉村田園,而是在科技幫助下,打破場地約束和時空約束,讓種地更加隨意、簡單和從容。而作為終極目標的“太空種地自由”,更是值得期待!

△航天員乘組在軌采摘并食用生菜
在中國空間站的空間植物栽培裝置(SVCF)幫助下,中國人太空種菜早已實現,但未來我們能暢想的遠不止于此。就像聯合國糧農組織數字農業和創新高級專家尼古拉·特倫多夫在智慧農業論壇上說的,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推動農業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應用,需要產學研多方共同協作。
農業領域應該多一些支持創新研發的平臺,為有志青年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促成技術和變革發生的可能,讓前沿科研加速走向田間地頭,真正落地生根。
▌本文來源:央視三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