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數據顯示,在全球約5.89億成年糖尿病患者中,大約70%處于工作年齡。要小心辦公室里這些習慣,正在悄悄摧毀你的“血糖防線”。
職場人士的哪些習慣
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柳葉刀》子刊最新研究顯示:每天靜坐超6小時的人群,慢性病風險增加26.7%。
平均每天靜坐時間過長,肌肉對葡萄糖的消耗幾乎停滯。當胰島素不得不“強行搬運”血液中堆積的糖分時,抵抗便悄然形成。
睡前1小時吃晚餐會導致胰島素降低,葡萄糖升高。每天2杯含糖飲料使糖尿病風險增加,代糖飲料同樣會增加風險。對比每天睡7—8小時的人群,睡眠不足6小時者糖尿病風險增加。
血糖忽高忽低
可能是脂肪肝惹的禍
臨床中,很多人用盡了辦法血糖還是像坐過山車,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器官:肝臟。研究表明,脂肪肝與糖尿病就像一對“難兄難弟”。
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導致胰島素抵抗,使得血糖無法被有效利用,進而引發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積累,從而誘發脂肪肝; 一旦出現脂肪肝,肝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數量會減少,使血糖水平進一步升高。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會長 母義明:脂肪肝是發生代謝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甚至腎臟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病理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光盯著血糖的水平,還要盯著代謝的狀況,尤其是血脂、脂肪肝等。
“糖尿病前期”預警
有哪些關鍵指標?
當體檢發現空腹血糖達到或超過5.6mmol/L(毫摩爾/升),可能是身體進入“糖尿病前期”的警示信號,就應該引起重視。此外,餐前出現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癥狀,也可能是胰島素分泌紊亂的表現。

在飲食方面,推薦“拳頭法則”:每餐主食不超過一拳頭大小,優選粗糧;蛋白質攝入相當于“一掌心”;綠葉蔬菜則可以適量多吃,但是油要少。
同時要警惕“無蔗糖”食品的誤導,關鍵要看營養成分表中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建議19點前完成晚餐,睡前保持4小時空腹期,是控制血糖的黃金法則。 建議每完成1小時工作,進行2分鐘靠墻靜蹲或頸部拉伸,能顯著提升胰島素敏感性。 午間15分鐘碎片化睡眠,能部分修復胰島β細胞功能。運動同樣不可或缺。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孫宇:我們建議每周進行三到五次體育運動鍛煉。總時間掌控在150分鐘左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