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從“無感通關”的跨境賽事到“刷臉”通關的便捷觀賽體驗,大灣區正以體育賽事為媒,推動三地規則銜接、通關便利、設施聯通等水平不斷提高。
11月8日上午,第十五屆全運會一項跨越粵港澳三地的比賽——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進行,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自行車賽事,100多名運動員在騎行中6次穿越口岸,卻無需1秒停頓。

除了運動員比賽中的“無感通關”,多個口岸都為全運會打造了“綠色通道”,在香港,所有已登記的賽事注冊人員,可以通過16條“專屬出入境通道”,解鎖7秒刷臉、絲滑通關的體驗。

而對于來看全運會的持票觀眾,24小時智能辦證、全運會專窗、“全國通辦,智能速辦”等服務,也能實現“一證在手,說走就走”。橫琴口岸的“免出示證件”通道,對于符合條件的普通觀眾,可以實現直接“刷臉”通關。
“硬聯通”+“軟聯通”
灣區融合向未來
運動員和觀眾絲滑通關的背后,其實是大灣區如今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和規則機制的“軟聯通”,而這樣的聯通也在不斷延伸。
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串珠成鏈,廣深港高鐵“公交化”運營,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和“一小時生活圈”正從藍圖走入現實。

“粵車南下”香港政策11月15日將實施,內地居民駕車到香港國際機場、往來粵港兩地經商、就業、探親、旅游等都將更加方便。“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北上”港澳單牌車已超過768萬輛次。

當前,粵港澳三地累計發布262項“灣區標準”,覆蓋交通、中醫藥等36個領域。超8000名港澳專業人才在粵執業;“跨境理財通”業務規模突破1200億元;“港澳藥械通”惠及患者超萬人。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已有16款在澳門審批和注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和保健品打上了“澳門監造”“澳門監制”標志。
“互聯互通”
助力大灣區經濟騰飛
融合發展,開放引領,粵港澳大灣區三地的區域協同、產業協作也在進一步加深。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以14.79萬億元的經濟總量,位列全球經濟規模第一梯隊,面向世界的經貿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
在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工人們正在對一批準備發往西班牙的貨物進行打板操作,如今這里的出口貨物都可以按照香港國際機場空運安檢標準,“一次檢驗、全程通行”,讓大灣區貨物大部分當天就可直通香港國際機場運往全球。而以前這樣的出境至少要兩三天。

東莞港空運供應鏈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 羅楚云:所有環節實現無縫對接,貨物的出廠到上飛機的整體時效縮短了30%,物流費用下降了30%。
面對全球產業鏈關稅挑戰,這樣的“共享機場”讓跨境物流更加高效便捷,助力大灣區外貿跑出了加速度。這場降本增效的創新實踐,是粵港兩地海關、港口和香港民航處、機場管理局等各部門通力協作,探索出來的“制度聯通”。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啟動建設,超算中心等一批重點科技基礎設施,實現粵港澳三地共享。在廣州南沙,3100余家港澳企業在此扎根,形成181項制度創新成果。
就在前不久,由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舉辦的2025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舉行,共達成投資和貿易項目2073個、投資和貿易金額2.03萬億元,大灣區正成為全球企業投資興業的“引力場”。
(總臺央視記者 高晨源 陳旭婷 趙菁 羅平章 曲柏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