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鋼有限新能源無取向硅鋼項目車間。 (受訪單位供圖)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源、通訊員程琳、楊琳、張新新)11月13日從武漢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鋼有限”)獲悉,該公司新能源無取向硅鋼項目今年6月投產以來,僅用4個月就實現達產目標,遠超常規進度。
值得注意的是,達產當月,該項目酸洗、軋機、熱處理、精整4大工序機組的產量均超過目標10%,為完成明年年度生產目標開了好頭。
無取向硅鋼是一種含碳量極低的硅鐵軟磁合金,其電磁性能和物理性能遠超普通鋼材,是制造高性能電機和變壓器的核心材料。小到無人機旋翼電機,大到水電站發電機組,都能見到無取向硅鋼的身影。其高端品種的價格是普通螺紋鋼的2到3倍。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經歷深度調整,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產業異軍突起,向產業鏈、供應鏈提出“新鋼需”。
2023年6月,武鋼有限新能源無取向硅鋼項目啟動建設,設計年產能55萬噸,可滿足44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需求。今年6月,該產線順利投產。試產首月產能就突破2萬噸,其中包括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0.1毫米高強度、極薄規格無取向硅鋼,向全球亮出“武鋼造”新名片。
“新能源無取向硅鋼項目是武鋼有限的重點工程,更是提升硅鋼制造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效益的‘希望工程’。”武鋼有限有關負責人說,項目順利達產標志著工藝選擇、施工調試、生產組織等環節全面達到設計預期,表明武鋼有限高端無取向硅鋼制造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據了解,新能源無取向硅鋼項目在產能爬坡過程中實現了“兩高兩快”。一是達產效率高,連軋機組僅用24天便完成月度目標,創下行業紀錄;二是品種難度高,10月達產期間,高端硅鋼品種占比達100%;三是質量爬坡快,產品一次性合格率創歷史最好水平;四是人機融合快,新員工平均僅用3個月就通過技能考評,實現獨立上崗操作。
從一號高爐為新中國煉出第一爐鐵水,到“一米七”工程開創中國鋼鐵工業現代化先河,再到建成全球領先的無取向硅鋼項目,武鋼始終在鋼鐵報國之路上奮力奔跑。
緊弓滿弦抓落實、只爭朝夕促發展。武鋼有限有關負責人表示,武鋼有限將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攻克更多技術難關,生產更多高水準鋼鐵產品,更好地以“湖北所能”服務“國家所需”。
用志氣豪氣拼出鏗鏘軌跡
□ 湖北日報評論員
武鋼的新能源無取向硅鋼項目,提前達產,產量超預期。
這不僅是建設進度遠遠超出預期,更展現了一種昂揚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和拼搏姿態。
重大項目得以提前達產,源自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地攻堅克難,也離不開工廠車間人員熱火朝天的拼勁韌勁。面對技術和管理的雙重挑戰,自我加壓,迎難而上,“比、學、趕、超”的氣象鮮明又深刻。
這樣的濃厚氛圍,使得建設紀錄被不斷刷新,質量指標被持續優化,最終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跑出了令人驚嘆的“加速度”。這股子不甘平庸、力爭上游的志氣,克服困難、敢于勝利的豪氣,在鋼鐵熔爐的翻涌中淬煉升騰,光芒灼灼。
鋼鐵產業是典型的傳統行業,也是重點行業,轉型之路絕非坦途。武鋼的生動實踐雄辯地證明,只要咬定目標、意志堅定,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這種源自實踐、經過錘煉的自信,正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開創事業新局最寶貴的底氣所在。
客觀地說,包括鋼鐵在內的許多傳統產業,包袱還很重,要下的力氣還很大。但不少企業向難求成、向“新”而行的故事,以一種響亮的聲音告訴我們:老樹完全可以發新枝,傳統產業并非等同于落后產能。關鍵就在于,能否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愚公移山”的韌性,勇于打破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在時間上分秒必爭,在披荊斬棘中闖出一條新路。
當前,發展的機遇稍縱即逝,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慢一步,就可能步步慢;晚一拍,就可能錯失先機。面對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當下,何處尋得新優勢、打開新天地?唯有靠拼命的勁頭突圍困局。
志氣、豪氣,存儲著頑強的生命力,積蓄著深厚的凝聚力,展現著堅韌的忍耐力,釋放著巨大的創造力,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這都是風雨無阻、砥礪奮進不可或缺的寶貴能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