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自家門上釘著的“五星級文明戶”“六凈兩整齊”“十星級衛生家庭”3塊鮮紅的牌子,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皇甫鄉靈池村69歲的董玉芳很是自豪。而在與董玉芳相距百公里外的垣曲縣峪里村,70多歲的弟小民也因評上了“五星級文明戶”而成了“村紅”。今年3月,通過群眾評、協會評、黨員評、村黨支部初審、鄉鎮聯審等環節,弟小民和同村的6戶村民被評為“五星級文明戶”。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不可少。山西省運城市通過評選“民星”,并借助“民眾”追“民星”的帶動效應,搭建起了“星級戶+大禮堂+新鄉賢”的鄉風文明建設體系。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說:“我們探索的‘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五星級文明戶創建為抓手、鄉村文化禮堂為載體、各級新鄉賢隊伍為骨干、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鄉村文化振興新實踐,使鄉村文化建設更接地氣、鄉風文明更有效力。”
星級戶評選帶出好民風
董玉芳原本生活幸福美滿,可2011年開始的3年內,她的丈夫、小叔子、大兒子相繼因病離世,小兒子也因車禍留下殘疾。不幸的生活打不倒一顆堅強的心。不能再干重體力活的董玉芳把家里原有的10畝地以一畝200元的價格承包給鄰村人,加上一年1200元的養老金,她每年能有3200元的固定收入。此外,她還給村里工程隊做飯等,每年還有2000多元的收入。
去年7月,村里評選出首批“六凈兩整齊”衛生家庭,一直愛干凈的董玉芳竟然沒評上。董玉芳心里那股不服輸的勁頭又上來了,她拿起笤帚開始主動打掃村廣場、巷道的衛生。到9月的時候,董玉芳終于領回那塊鮮紅的“六凈兩整齊”牌子。10月,董玉芳評上了“五星級文明戶”,但她一直未間斷在村里打掃衛生,她說:“村里現在這樣漂亮,我舍不得讓它再變臟了。”
而在運城,想評上“星級文明戶”,也不是輕而易舉的。運城市建立了“三評、三審、兩公示、兩表彰”機制,確定了“愛黨愛國遵規守法星、孝老愛親鄰里互助星、誠實守信勤儉致富星、崇德向善家風良好星、移風易俗衛生整潔星”的“五星”創建內容,將創建標準細化為62項,并對每項內容明確了量化分值,確保星級文明戶評得出、立得住、示范引領效果好。
一年時間,運城市已評選“星級文明戶”87461戶,其中,“五星級文明戶”10430戶。絳縣橫水鎮柳泉村70多歲的老黨員張生河高興地說:“星級文明戶評選,讓村民的凝聚力更強了,展示家風家教的勁頭更足了,村民就像一家人。”
文化禮堂激活鄉村新風
萬榮縣西村鄉永利村文化底蘊深厚,家戲、社火、抬閣等反映該村歷史的文化元素在村文化大禮堂得到了很好展示。但這里展示的100多把銅炒勺卻更吸引人,村主任王靖博說這是永利村的“勺文化”。因祖上曾出過一位“御廚”,永利村目前452戶中有490多人在外從事餐飲行業,王靖博就是靠著一把炒勺在外創下了不小的業績。
3年前當選村主任后,王靖博把自家生意交給女兒,自己回到村里。3年過去了,昔日垃圾遍地、蚊蟲漫天的垃圾場,如今變成了村民議事、休閑、娛樂的中心,村委會辦公、日間照料中心養老、廣場文娛活動等職能一應俱全。
截至今年2月底,運城市鄉村文化禮堂已有48個建成并投入使用,正在建設的155個也即將完工。這些集思想道德建設、傳承傳統文化、文體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正成為鄉親們守住鄉土、傳承鄉風、留住鄉愁的精神家園。
在建設文化禮堂的同時,運城市各級政府還引導各村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鄉賢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一約五會”,旨在培育良好鄉風。運城市鹽湖區大村2018年年初成立紅白理事會,規定婚嫁喜事集中在村文化大禮堂舉辦,嚴格控制宴請桌數和成本。鄉村文化建設給村莊帶來巨大變化,大村老百姓風趣地說:“到了咱村,城里的都不想走。”
新鄉賢助推鄉村振興新實踐
臨猗縣北辛鄉卓逸村黨支部書記王萬保,創辦了蘋果種植銷售聯合社,擔任理事長。短短幾年時間,服務范圍由卓逸村拓展到四縣一區2160戶果農,并讓運城蘋果出口俄羅斯、泰國等8個國家,累計為果農增收3億多元。
去年以來,王萬保又多了一個職務——運城市新鄉賢理事會常務理事。在運城市,像王萬保一樣,從商人轉型到基層干部,從商場轉戰到農村發展主戰場上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在外創業成功,回鄉進村委班子后,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2017年,運城市實施了新鄉賢文化工程,積極探索推動鄉村振興新機制。運城市委宣傳部牽頭實施,以村為單位組織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離鄉人士和村中長者賢者,組建了市縣鄉村四級“新鄉賢理事會”。目前,運城市本土、離土、外來新鄉賢已達12566人,初步實現村村都有新鄉賢。
“在哪兒打工都不輕快,但回到村里做產業累歸累,心里卻是甜的。”記者在萬榮縣集賢村采訪時,正在大棚地里忙碌的衛紅說,他以前一直在河津市的企業打工,去年借助新鄉賢公益互助合作社的資金回鄉建了大棚,再也不用到外面打工了。
成立新鄉賢理事會、運用“鄉賢+金融”模式,是運城市調動鄉賢支持家鄉發展的一項創舉。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向記者介紹,“鄉賢+金融”的模式就是通過新鄉賢理事會,組織本村有助農情懷的在外新鄉賢拿出部分閑散資金,通過“新鄉賢資金互助合作”助農平臺,為中低收入農戶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支持。
在聞喜縣下邱村,村黨支部書記李菊香向記者介紹起村里的新鄉賢富民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首批入社社員21人。初期運營資本44.3萬元。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30余萬元,用于村民發展生產、助學及看病。”
據介紹,僅在聞喜縣,“鄉賢+金融”發展的模式13個試點村中已有8家開始運營。合作社共入社社員415人,初期運營資金達626萬元,其中縣政府配套種子資金156萬元。目前,運城市有28個村成立了新鄉賢資金互助合作組織,795名鄉賢參與,共籌集資金2260.96萬元。
(記者 李建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