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浠水縣十月村村史館
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柯利華通訊員李歡
黨群服務中心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理解:辦事服務中心、學習教育中心、健身文化中心、聯絡聯誼中心……在黃岡,它被定義為“紅色地標”。
什么叫“紅色地標”?黨員群眾在家門口能找到,黨組織工作和服務看得見、摸得著,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
2017年起,黃岡市把基層黨建陣地建設作為“整縣推進”重點任務來抓,兩年來,全市新建黨群服務中心945個、改擴建1466個。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地調研。
感情離不開
“沒有村史館,再過幾十年,誰還記得曾經的村子?”清明假期,闊別多年回到老家十月村的胡冬林感慨。
十月村地處浠水縣城郊,獲得過“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上百種榮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農業聞名全國。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昔日老村落變成林立高樓,村里經濟以商貿業為主,去年村組兩級集體純收入1502.5萬元。
村子變了,那些口耳相傳的鄉村記憶如何留住?好傳統如何傳承?去年9月,位于十月村黨群服務中心3樓的村史館正式對外開放。村史館以歷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風情、鄉賢名人、特色成就等為重點,通過文字、圖片、實物、視頻等形式,還原鄉村脈絡。280平方米展廳里,鋤頭、犁頭、蓑衣、馬燈等實物,記載著十月村的起源,浮雕還原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饒興禮帶領12戶農民成立湖北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等重要事件場景,900多幅照片前后對比,再現了村莊幾代人拓荒創業、致富奔小康的歷程。“村史館就像一塊磁鐵,有意想不到的吸引力。”村黨委書記占先平說,開放不到半年時間,前來參觀的黨員群眾上萬人次,好多老黨員、老同志看了一遍又一遍,還帶孫輩來學習,有外地親戚或游人來參觀時,他們會主動做向導進行解說。
黃岡有1283個黨群服務中心建起村史館,“村史館不單只是記錄村莊歷史,更讓村民找到感情歸宿,了解歷史傳承的價值和意義。”黃岡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說。
生產離不開
蘄艾企業的產品展示館和儲貨室,居然設在村黨群服務中心,這是咋回事?
4月5日,在蘄春縣張榜鎮韓榜村黨群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在一樓村衛生室和便民服務大廳之間,有兩間100平方米的房間,門口掛著“蘄春艾晶園艾制品有限公司”牌子,里面陳列著蘄艾貼、足浴包、蘄艾條、艾精油等幾十種產品,公司負責人夏衛星正與電商洽談網上銷售事宜。
夏衛星說,公司2016年流轉村里500畝田地種植蘄艾,種植基地和加工廠有些偏遠,客戶看貨談生意不方便。2017年村黨群服務中心建好后,無償提供兩間房給企業使用。“在這里辦公,企業信譽有了金字招牌,村里還幫助解決了很多問題。”
韓榜村以前種過葛根、雪麗花等中藥材,由于各種原因都沒成氣候,村民紛紛撂下土地外出打工。2016年起,村里先后引進3家市場主體種艾草,面積達1500畝,成為縣內有名的蘄艾種植專業村。“企業負責產銷,村民在家門口打工。”村黨支部書記吳耀全說,“黨建+產業”理念讓多方受益,目前全村戶均流轉土地加務工收入過3萬元,企業每畝蘄艾毛收入2.2萬元,村集體去年收入8萬元,遠超2016年的五六千元。
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的村,在黃岡還有不少。每月5日、20日,浠水縣關口鎮失劍坳村周邊鄉親就會帶著豆糕、腐乳、豇豆等土特產,到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電商門店“趕集”。
黃岡鼓勵黨群服務中心搭建“黨建+脫貧”“黨建+產業”“黨建+旅游”等載體,助力鄉村振興。“為發展解決困難,才能讓門牌上的功能真正變成現實。”黃岡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市3839個村中,有3412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5萬元。
生活離不開
臨街面的黃金地段,每畝地價150萬元,拿出15畝建黨群服務中心,值不值?
每晚7時,65歲居民金花容都準時出現在武穴市朱木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她的回答是:值!老人說,天氣好時,她和社區100多名舞友在休閑廣場跳舞,刮風下雨則換到乒羽健身館,在社區請來的領舞老師指導下,大伙跳得歡快、盡興。“在這里有家的感覺!”金花容這樣評價建在家門口的黨群服務中心。
朱木橋地處武穴城郊,10年前由村改為社區,2017年對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如今,婦女之家、四點半課堂、老人關愛中心、乒羽健身館等一應俱全,中心外配建了村民休閑廣場、燈光籃球場、文化走廊等設施,深受社區居民喜愛。“黨群服務中心內安排什么服務,我們會征求居民意見,讓居民享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社區書記何祥國介紹,黨群服務中心是在社區2萬多居民的期盼中建起的。“以前沒地方好去,只能天天打麻將。現在這里活動場所多,我經常帶孩子來玩。”下班后,在乒羽健身館打羽毛球的陳節年說。
通過黨群服務中心,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是黃岡基層黨建普遍的實踐。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說,社區雖小,關乎民生,黃岡正著力推進“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資源整合、功能集成、機制有效、群眾參與的平臺,讓群眾“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務就在身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