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劉暢、譚玉鳳)“經核查,景陽鎮大天坑村劉某家屬有房屬實,不符合相關規定,取消其易遷資格……”近日,建始縣通過大數據比對茅田鄉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貧困戶時,發現存疑線索88條。經核實,包含劉某在內共12戶取消易遷安置資格。近年來,建始縣紀委監委依托大數據技術,不斷整合資源,建立“大數據+監督”平臺,實現對問題線索發現處置的智能監控,不斷提高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水平,“數據天網”越織越密。
2018年,在扶貧領域“大數據”平臺的基礎上,建始縣將已建成的監督責任APP、項目申報審批流程APP、公車監督平臺以及主體責任在線監督管理系統等統一納入數據庫,構建民生監督、扶貧監督、項目監督、公車監督和執紀問責五個模塊,聚散為整,擴大“掃描”范圍。
以公車監督為例,通過車輛的GPS定位和大數據分析,通過預先設置的事前禁止、事中攔截、事后預警等規則,只需輕點鼠標,就可隨時監控全縣公務用車行蹤去向,有效防止公車私用、公車使用費的虛報冒領等問題。
“以前為防止公車私用需要派檢查組去景區、酒店排查,有了監督平臺后,變‘大海撈針’為精準出擊,大大提升了監督質效。”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楊天兵說。
“平臺顯示,你們所負責的項目在前期階段耗時太長,影響工程進度,請加快進度。”2018年10月22日,“大數據+監督”平臺的“項目監督”模塊發起預警,顯示新城區供水項目亮了“紅燈”,該縣紀委監委履職盡責專班負責人立即向相關部門提醒,問題迅速得到整改,目前該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
通過“項目監管”模塊,可對全縣重點建設項目進行調度和管理。其中“項目審批”可實時顯示審批環節進展到哪一步,“項目沙盤”可以通過探頭顯示每個項目建設的進度并預警。截至目前,全縣95個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已納入平臺進行在線監督和預警。
技術手段的優勢在于實時監督、全程留痕,這些痕跡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部門審批慢、中梗阻、“推拖繞”等問題。除了預警監督,在審查調查工作中,“大數據”也助力不小。
去年8月,該縣紀委監委在審查調查馮某違紀違法案時,就通過“大數據+監督”平臺,對馮某一段時期的銀行帳戶流水、消費情況等進行數據分析,比對出異常數據,很快發現重要線索。
自平臺建立以來,共協助案件審查調查組進行定向“大數據”查詢20余次,協助信訪件核查15次。
“‘大數據’篩查后,將隱形問題全部找出,心里更有底,讓政策紅利真正落到實處。”縣發改局一名負責人感嘆。如今,惠民資金發放、確認前先用“大數據”這張“過濾網”篩一遍,已成為很多職能部門的共識。
去年來,“大數據+監督”平臺已對易遷、雨露計劃等資金發放和項目計劃“過篩”10余次,發現存疑線索3600余條,均得到及時整改。
“通過‘大數據’平臺關口前置,實現實時監督、貼身監督、動態監督,既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又達到了保護黨員干部的目的。”建始縣紀委書記蔡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