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雄將養牛場搬到了距酒廠10余公里的花石板村。通訊員 供圖

張雄以酒廠為龍頭打造出生態循環產業鏈。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通訊員劉波 向繼武 王世榮)“貧困戶既要脫貧,也應該保護好綠水青山,這樣才會有金山銀山。”近日,筆者采訪建始縣高坪鎮河落子村村民張雄時,他如是說。近年來,他以酒廠為龍頭打造出生態循環產業鏈后,經常有村民慕名來訪。
今年43歲的張雄長期在外打工,家里一直未擺脫貧困。2016年,因母親年事已高,張雄回鄉投資建起了釀酒小作坊,一舉脫貧。隨后,他抓住當地的水資源優勢,與妹夫和朋友一起投資100多萬元,在當地建成了年產上百噸的酒廠。
張雄通過努力,找到了曾在山西工作現已退休賦閑在家的一位釀酒師,并自學掌握了大曲酒的釀造工藝。經過一年的練習,張雄用山泉水釀出的高梁大曲口碑很好,一上市就備受青睞,很快打開了恩施及武漢等地的市場。
逐漸富裕起來的張雄沒有忘記鄉鄰。河落子村三組貧困戶趙大松的兒子考上了大學,但因家里經濟十分拮據,可能無法順利就讀。得知情況后,他安排趙大松到酒廠上班,開出月薪4000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據悉,目前張雄的酒廠已吸納5名村民做工,其中3名貧困戶。
酒廠規模上去了,釀酒剩下的酒糟卻成了負擔。張雄開始思考利用廢棄酒糟搞養殖。起初,有人勸他就在酒廠附近建養殖場,張雄沒有同意,“野三河就在旁邊,養殖污染了河道,那將是歷史罪人,綠水青山必須保護好。”
經過多方考察,張雄將養牛場搬到了距酒廠10余公里的花石板村。雖每次運輸酒糟雇車搭上了不少運費,一年下來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張雄卻樂在其中。很快,張雄用酒糟養的牛成了旅客和周邊餐館搶手貨。
目前,張雄打造了以酒廠為龍頭的生態循環產業鏈。“辦好酒廠,用酒糟養牛,牛糞發酵后種植茶葉,再辦好農莊,今后游客來了可吃鮮魚和牛肉,喝高粱酒,品綠茶,最后來一口蜂蜜。”對于未來,張雄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