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州,雖然是湖北省面積最小的地級市,但是兩大省級戰略在此聚集,擔負著花湖機場和武漢新城的建設重任。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鄂州要奮力打造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示范區,打造國際一流的航空貨運樞紐。這讓這座“吳王古都”,有了新的歷史定位。
鄂州如何把握戰略機遇,實現這兩大宏偉目標?來看湖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對鄂州市委書記孫兵的專訪。
談“花湖機場”
“機場建設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建設花湖機場,每一步都在創造奇跡。用孫兵的話來說,那就是:遠遠超越我們的預期,大大超過我們的預期。

去年7月17日,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專業貨運樞紐花湖機場建成投運。投運一年多來,花湖機場國際國內貨運航線達51條,旅客吞吐量近3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近3萬噸。
“目前,花湖機場處于加快發展階段,無論是拓展航線網絡、增加貨運量還是完善功能平臺,都很重要,需要同步推進。”孫兵說道,現在,鄂州正積極推進順豐貨運航線轉場,初步構建“一日達全國,隔夜達全球”的快貨物流圈。同時,鄂州將積極完善開放平臺功能,加快建設“5+1”全品類功能口岸,爭取年底實現花湖機場航空口岸正式開放。
“機”在鄂州,“蛋”留在哪里?
眾所周知,作為“空中出海口”的鄂州花湖機場,它不僅是鄂州的出海口、湖北的出海口,更是中國的出海口。因此,在建成之初,就有人擔心,這“機”在鄂州,“蛋”會不會被別人帶走?
鄂州市委書記孫兵一語中的:“航線開通了,并不代表效益就好了。當今全球客貨量排名前100位的機場,能夠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并呈良好態勢的還不到一半。這說明樞紐機場帶動作用的大小,既要看集貨功能的強弱,更要看臨空經濟發展質量的高低。”
眼下,鄂州正積極地完成這兩件事。一方面要拓展航線網絡、增加貨運量,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臨空經濟,積極培育光電子信息、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產業,更好將樞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圍繞這一目標,鄂州強力推動招商引資。“我們今年計劃招引億元以上項目300個、總金額2000億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81個,總金額1015億元。”孫兵說。
今年4月17日至18日,湖北國際物流峰會暨花湖機場推介活動成功舉辦,現場簽約重大項目17個、金額200億元;湖北機場公司、順豐集團與95家國內外航空貨運企業、貨運航司達成合作意向。
6月6日,第二屆鄂州武昌魚文化節暨23屆華創會“花湖之約”臨空經濟專場推介活動在香港舉辦,現場簽約項目6個、總投資額66.2億元。
7月2日至11日,鄂州考察團赴新加坡、德國、比利時等國開展國際交流,舉辦推介活動,促進雙邊經貿合作。
孫兵介紹,下一步,將加快建設高端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商務會展、生活服務等配套設施,打造宜居宜業的空港新城。
在談到花湖機場未來的發展時,孫兵反復說到一個詞:機場城市。

“樞紐機場對于城市而言,交通體系重組了城市的價值,產業再造了城市的價值。”孫兵規劃著花湖機場未來的藍圖,“未來,我們將按照世界一流標準,努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智慧化的航空樞紐”。
——探索港城融合新模式
借鑒美國孟菲斯、荷蘭史基浦等貨運航空樞紐“貨運機場+龍頭航司+多式聯運+臨空經濟”成功模式,立足花湖機場“貨運樞紐、客運支線、公共平臺”定位,圍繞機場綁定龍頭貨運航司,充分發揮“鐵水公空”多式聯運優勢,形成強大集疏運能力,由機場帶動物流、物流帶動產業、產業帶動城市。
——打造政企合作新典范
堅定地將順豐作為鄂州親密的“城市合伙人”,全面對接順豐發展規劃,共謀空港建設良策,共商城市發展大計。
——構建職住平衡新環境
根據省政府批復的《鄂州市臨空經濟區總體方案》,花湖機場及周邊配套關聯產業將有望提供超20萬個就業崗位,實現120億元稅收和1500億元以上的經濟總量。
談“武漢新城”
“鄂州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古今兩鄂州,上下武昌城。”鄂州和武漢地域相連,產業相通,近年來,“武”與“鄂”兩城聯手發展不斷探路,從協同、一體化到同城化。

今年2月7日,《武漢新城規劃》發布,武鄂同城化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武漢新城跨越武漢、鄂州兩市,規劃范圍東至鄂咸高速,南至梁子湖,西至京廣鐵路,北至長江南岸,核心區面積約719平方公里。其中,鄂州境內29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近五分之一;新城八大片區,涉及鄂州的主要有葛華片區、紅蓮湖片區、梧桐湖片區等。此外,管控范圍拓展至環梁子湖區域,總規劃面積約1689平方公里,鄂州占約800平方公里。
“武漢新城八大片區,鄂州占了‘三個半’。高標準建設武漢新城,必將進一步增強武漢對鄂州、黃岡、黃石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武漢都市圈同城一體化發展。”孫兵說,今年是武漢新城建設起始年,也是鄂州建市40年。武漢新城和花湖機場兩大省級戰略疊加,我們這座“吳王古都”“空港新城”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機遇來了,鄂州如何去抓?孫兵用了六個字:“小”“弱”“散” ,“通”“特”“精”。
著力在解決“小”“弱”“散”等突出問題上下功夫,在“通”“特”“精”三個方面上求實效,積極推動武漢新城建設取得新進展。

在規劃同編方面,鄂州片區用地布局方案、產業發展規劃形成初步成果,梧桐湖大學城總體發展規劃方案正在報審。
在交通同網方面,全面升級改造都市圈“三橫三縱”鄂州段路網,配合武漢共建“七橫七縱”骨架路網,與武漢15條連接路貫通12條。
在產業同鏈方面,今年謀劃武漢新城關聯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0個,總投資560億元。上半年,全市啟動重大項目建設77個,總投資485億元。圓通快遞湖北總部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鄂州片區,葛店近70%的規上企業與武漢產業協作緊密。
在科技同興方面,光谷科創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加快建設,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研院累計引進教授團隊85個,孵化引進科技型企業67家,鄂州(武漢)離岸創新中心6月6日揭牌,首批入駐企業24家。
在民生同保方面,牽頭組建武鄂黃黃職教聯盟,省中醫醫院、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鄂州院區運轉良好,41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圈內通辦”。
“下一步,我們將切實把握好武漢新城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強化使命擔當,與兄弟城市同題共答,推動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成勢見效。”孫兵信心滿滿。
談“城市和產業雙集中”
訪談中,主持人向鄂州市委書記孫兵展示了長江云新聞發布的一篇文章《在這里,長江扇動了翅膀》,對于“這雙翅膀”,孫兵連連稱道:“太像了!翅膀東翼的花湖機場和西翼的武漢新城,就代表著鄂州的兩大戰略優勢。”

可以這么說,鄂州最突出的特色、最大的優勢,就是承載著花湖機場和武漢新城兩大省級戰略。那么,坐擁這兩大優勢,這一對翅膀將如何帶動鄂州騰飛?
孫兵給出答案:“我們將搶抓花湖機場和武漢新城兩大省級戰略機遇,重塑城市發展形態,轉變產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兩翼齊飛、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在城市建設方面。“西翼”對標國際國內一流城市標準,協同打造武漢新城“兩高地、兩中心、一樣板”。“東翼”對標國際空港新城標準,推進主城區沿長江東進,與臨空經濟區連片發展。
在產業發展方面。突破性發展臨空偏好型產業,遵循航空經濟圈層規律,做好機場緊鄰區、相鄰區、輻射區產業生態布局。
重點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培育壯大光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低碳冶金等產業集群,持續在提升規模和效益上精準發力。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商經濟,前瞻布局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提檔升級。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重點打造現代種業、武昌魚等優勢產業鏈,做優“梁子湖”“武昌魚”等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農產品快銷中心,實現區域農產品快進快出。
當下正是鄂州騰飛的歷史窗口期,武漢新城和花湖機場兩大省級戰略疊加在此。“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孫兵表示,鄂州將依托花湖機場、武漢新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打造體制機制創新的“特區”,一直干下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