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啟山)5月11日,由中國鐵道學會標準化委員會主辦,鐵四院承辦的第一屆軌道技術論壇在漢開幕。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出席會議并作主旨報告,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兼標準化委員會主任委員趙國堂,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曾鳴凱,鐵四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蔣興錕作為論壇召集人、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代表分別致辭。
近年來,中國鐵路創新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2008年我國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的開通運營,到如今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 15.5 萬公里,高鐵營業里程達 4.2 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鐵路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達到世界先進和部分領先水平,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特別是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在京滬高鐵、京津城際鐵路、京張高鐵、成渝高鐵實現時速 350 公里商業運營,樹立起世界高鐵建設運營的新標桿。中國鐵路用十余年時間,走過世界高速鐵路發達國家百余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輝煌成就。
作為鐵路系統介于移動設備和固定設施之間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軌道工程是關乎鐵路行車安全、保障乘客舒適度的關鍵專業。十余年來,軌道行業技術工作者研發了多型無砟軌道、跨區間無縫線路、大號碼道岔、伸縮調節器、高性能扣件、聚氨酯道床、高精度布板軟件、特種施工裝備,綜合檢測車、軌道監測系統等一系列結構和裝備,在軌道設計與建造關鍵技術、軌道智能建造、軌道智能監測與運維以及新型軌道結構產品及研發方面持續攻關,不斷突破,發揮了關鍵作用,創造了多項第一,填補了諸多專業技術空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見證并推動了中國鐵路軌道事業的起步、發展與壯大。
近年來,我國鐵路建設蓬勃發展,軌道技術蝶變升級,特別是高速鐵路核心關鍵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作為勘察設計領軍企業,鐵四院設計建成的高鐵,超過全國投入運營高鐵里程的三分之一,牽頭編制了《鐵路軌道設計規范》等行業核心標準,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20余項,打造了省級軌道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在軌道智能建造、智能監測與運維等方面持續攻關突破,填補了技術空白,實現了軌道設計、建造、運維全產業鏈發展,鞏固了行業領先地位。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鐵路發展進入了新階段、開啟了新征程。隨著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新技術加速發展,鐵路建設迎來新的時代機遇。目前,鐵四院正加快研究和探索軌道技術新領域,進一步提升軌道工程全產業鏈數智化水平,推動智能設計、智能建造、智能運維一體化發展,建設更安全、更智慧、更經濟的現代鐵路軌道工程,打造新時代鐵路軌道技術品牌。同時,與各兄弟單位加強交流合作,積極推動時速400公里高鐵、600公里高速磁浮、多層次軌道技術體系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務國家戰略、助推行業進步,合力促進中國鐵路高質量發展。

會上發布了《鐵路減振道床用隔振元件》等三項學會標準。三項標準充分發揮了科研單位、設計單位在標準研究、編制和使用中的優勢,分別提出了適用于包括實芯橡膠隔振墊、發泡橡膠隔振墊、鋼彈簧隔振器、橡膠彈簧隔振器在內減振道床常用全類型隔振元件的通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編制了市域鐵路隧道內彈性支承塊式無砟軌道通用參考圖,對于促進軌道交通的安全、高效、高質量運行及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論壇現場,來自國內外高校、設計院、施工單位、運營單位19名專家,聚焦軌道技術未來發展趨勢與突破性成果,圍繞高速鐵路道岔、高速鐵路無砟軌道、市域鐵路軌道、北美重載鐵路、軌道減振降噪等行業熱點,開展了19場專題學術報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