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訊(記者 白菲斐 通訊員 周政、龔波)“山村里醫療條件有限,你們送來的這些醫療產品太有用了!”5月8日,湖北省健康管理學會將價值5萬元的輪椅、霧化器等醫療設備送到谷城縣紫金鎮沈埡村,讓眾多貧困戶受益。

捐贈現場 通訊員 周政 攝

發放捐贈物資 通訊員 周政 攝
“送來的輪椅讓下肢癱瘓的病人能出去轉轉看看了,送來的助行器能幫助八旬老人慢慢行走了,你們的幫扶真接‘地氣’。”據沈埡村村支部書記、主任胡承元介紹,近年來,在對口幫扶的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幫助下,身為省定貧困村的沈埡村已于2017年脫貧出列,但扶貧工作隊一直堅守幫扶,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健康幫扶 癱瘓病人站了起來
“來來來,坐著新輪椅,你都可以在村里溜達了。”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廉凱扶著村民鄧斌坐上了新輪椅,并講解著如何使用等注意事項,鄧斌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坐上新輪椅 通訊員 周政 攝
今年39歲的鄧斌,19年前剛20歲的時候在工地打工不幸受傷,導致腰椎1-2-3關節脊髓受損,雙下肢癱瘓,躺在床上十多年都只能靠父母照顧。對口幫扶沈埡村,在得知鄧斌的情況后,醫院借助自己的醫療優勢,組織專家團隊為鄧斌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給出了康復治療方案。
2018年,在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駐村扶貧隊隊長焦雪飛的協調下,鄧斌來到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了為期四個多月的免費康復治療和訓練。出院后,鄧斌的自理能力有了明顯改善,可以雙手拄著拐杖站起來,并在家慢慢挪步行走了。
“有了這個輪椅,我可以走出家門,在村里走走看看了,也能在家坐著干一些簡單的家務活,真是太感激了!” 鄧斌表示,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對自己的健康扶貧用心用力,自己很感動。
政策支持 母子倆住上了新房
“多虧黨的政策好,讓我們母子倆能住上新房子。”5月8日,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邢利民來到對口幫扶的彭關合家中詢問日常情況,彭關合84歲的老母親黃發英拉著邢利民的手,連聲直說感謝。

住上了新房子 通訊員 周政 攝
據焦雪飛介紹,彭關合腰椎有舊疾,干不了重體力活,家中有三畝茶園,但一個人干活也出不了效益,因此,家里一直很貧困。彭關合終身未娶,和八旬老母相依為命,居住在幾將坍塌的泥巴土房子里。
扶貧工作隊駐村后,得知了彭關合家中的情況,結合扶貧安置政策,積極為彭關合家申請危房改造,在原址上拆除舊房,重建了50平米的新房子。考慮到彭關合干不了重體力活,扶貧工作隊又給他申請了村集體公益性崗位,每年增收4000多元。
如今,彭關合的3畝茶園加入村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銷售,每年可收入近萬元,家中養了2頭豬,年底可收入幾千元,加之公益崗位的收入,兩個人生活基本不成問題。
產業協調 脫貧有了長效機制
“近五年來,紫金鎮依托山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茶葉、油茶等林特和光伏產業,促進脫貧工作可持續發展。”紫金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萬瑞介紹說,在全鎮建檔立卡的2240戶5406人中,目前未脫貧的僅有11戶28人,因此,建立脫貧長效機制,防止脫貧后返貧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發展茶葉種植。 通訊員 周政 攝
借助山林優勢,紫金鎮大力發展茶葉種植業,與國家知名品牌漢家劉氏茶和湖北省知名品牌的湖北藍溪茶建立合作,設立茶葉種植基地,實行“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并形成長效扶貧機制。
“在桃花溝村,改造新建了油茶500多畝,效益逐年增加。”萬瑞介紹說,油茶基地由村集體整合各項扶貧資金統一建設,分給各貧困戶進行日常管理,雙方實行利益分成。“油茶籽平均畝產1000斤,每斤可賣2-5元,效益持續客觀,貧困戶就有了長久的工作收益。”
除此之外,紫金鎮還在9個村建設光伏項目1400瓦,產生效益用于對貧困戶發展產業獎補、實行特殊公益救助等,確保扶貧工作保障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