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易成 聶杰杰
“廢棄學校改建的養豬場,臭氣熏天,村民有很多怨言。如今,養豬場搬遷,主體建筑改建為農家書屋、農民夜校、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留守兒童活動室。廢棄操場變成停車場和小游園?!?月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云夢縣義堂鎮紅光村,感受精準扶貧帶來的巨大變化。
紅光村位于義堂鎮汪湖垸,西鄰府河,東距316國道2公里,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戶51人。原來,村里垃圾遍地,很多房屋年久失修成危房,河道堰塘成了臭水溝。
2015年底,省住建廳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工作隊隊員一家一戶走訪,傾聽村民訴求。他們注意到很多貧困戶還住在危房里,決定以此為突破口。通過國家政策資金支持一部分,省住建廳幫扶一部分,村里貧困戶先后搬進新家。工作隊引導村民拆除無人居住的35棟危房,用拆下的廢舊建材,建起了文化宣傳墻、風景籬笆墻和環塘道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017年,扶貧工作隊積極爭取、統籌整合1100多萬元資金,在紅光村啟動十大民生工程,全面提升脫貧成效。
省住建廳駐紅光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頓德愛介紹,十大工程包括安全飲水、道路暢通、產業發展、農田水利、廁所革命、文化宣傳、學校改造、環境整治、綠化亮化等方面。
解決產業發展問題,工作隊為村里建起96個蔬菜大棚,帶動貧困戶和年齡較大村民就近就業。貧困戶鄒明建家只有他和老伴兩人。2016年,鄒明建將家中3畝責任田轉包給村集體建大棚,每畝每年收取承包費500元。老伴在大棚打零工,月收入1200元左右。鄒明建是泥工,幫村里整治環境,月收入2000元。
兩年過去,紅光村每家每戶通了自來水,村里已經建成了4個公共廁所、7個聯戶廁所,大部分農戶完成了廁所改造。
頓德愛說,下一步,扶貧工作隊將啟動萬畝油菜基地項目。補基礎設施短板,紅光村還將開挖3條排洪溝渠,修建10條機耕路,整治8個農田機井?!肮こ掏瓿珊?,紅光村可以實現旱澇保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