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汪洋通訊員李放軍卞瑋
最近,九三學社硚口區工委主委、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科主任胡曉華,與中心老年科主任曾林等人一起,來到硚口區營北社區舉辦講座,講解老年癡呆癥發病原因,如何預防和治療。這是該區統一戰線持續開展“六個一”系列活動中的一場。
今年以來,硚口區引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發揮各自專業特長,與社區黨組織開展共建,探索社會服務新途徑,開拓社會服務新領域,讓統一戰線在社區也有陣地。
合力尋找“最大公約數”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統一戰線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作為武漢中心城區、老工業基地,硚口區轉型發展任務艱巨,如何找到最大公約數?如何畫出最大同心圓?
年初,區委統戰部召開統戰工作務虛會,探討全年工作思路。經過熱烈討論認為,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就是“最大公約數”;關注民生,聚焦當前較為薄弱的基層社會服務工作,就是“畫同心圓”。
為此,區委統戰部提出,整合全區統一戰線資源優勢,積極推動民主黨派基層支部與社區黨組織開展共建活動,推動基層統戰工作由務虛向務實轉變,由機關向社區延伸,讓統一戰線真正在基層落地、生效。
合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如何開展共建?是掛個牌子做做樣子,還是真正下沉?是全區撒網平均用力,還是重點突破?
各民主黨派負責人紛紛支招,經過認真協商,將共建內容確定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六個一”,即在社區建立一個名醫巡診室、一個法律咨詢室、一個心理咨詢室、一個青少年活動基地、一個文藝工作站,舉辦一場聯誼活動,通過共建便民服務陣地,實現統一戰線資源下沉,合力打通服務社區居民“最后一公里”。
為集中力量、集聚資源,形成示范效應,區委統戰部通過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漢水橋街黨工委溝通,確定在漢水橋街營北社區創建黨外人士社區服務基地,形成全年“六個一”活動月度安排,明確每次活動主題、時間及組織者、負責人,形成項目清單。
以12月為例,名醫巡診室,由農工黨區工委副主委、武漢市普愛醫院腎內科主任董駿武圍繞世界殘疾人日組織活動;法律咨詢室,由民建會員、湖北立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湯漢軍負責組織未成年人保護類法律咨詢;文藝工作站,由民盟盟員、武漢市文物局經理高力翔組織字畫展等活動。
合力匯聚“最強正能量”
4月底,“六個一”共建活動在營北社區啟動,區委書記景新華為“硚口區黨外人士社區服務基地”授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積極發揮專長參與社區共建,定期為居民提供便民服務。
名醫巡診室,每月有專家免費義診,如民進區工委副主委、市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羅光偉,農工黨區工委原副主委、普愛醫院麻醉科主任彭曉紅,致公黨區工委副主委、同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宋曉東等等,他們熱情周到,居民們紛紛點贊:“家門口就有名醫專家,看病無需舍近求遠!”
區知聯會成員、市一醫院ICU主任范學朋頻頻現身社區青少年活動基地,開展心肺復蘇急救培訓,深受社區居民好評。
除做好本職工作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還關注民生,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政議政,匯聚“最強正能量”。今年武漢市兩會上,董駿武建議“增加三級醫院對慢性病患者群體提供簽約服務”,如今硚口區“醫聯體”建設正在大力推進中。
硚口區“六個一”共建活動,探索出“統戰+社區”新模式,不僅豐富了社區服務內涵,讓社區居民得到實惠,同時也提升了各民主黨派社會形象,讓社會各界更多人了解和認識民主黨派,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