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陳軍一家人掛燈籠貼春聯。
一排排小樓矗立老漢宜公路旁,白墻青瓦,家家有儲物房、小菜地,一派田園風光。這里,是京山市錢場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荊條社區。
1月27日18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陳軍的家。三室一廳,125平方米的家里寬敞整潔,冰箱、空調、彩電齊全,臘魚臘肉塞滿冰柜。
“快過年了,我們吃頓團年餃子,一家五口就差大女兒在廣東打工沒回。”陳軍正和母親、妻子、小兒子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
以前,陳軍家住荊條村13組,離此2公里。一家人擠在土坯房里,夏不避風,冬不擋雨。母親年老多病,妻子患精神疾病,兩個孩子正在讀書。2014年,陳軍一家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一家人整天愁眉苦臉,度日如年。”陳軍77歲的母親陳望英回憶,家里陰暗潮濕,媳婦整天蓬頭垢面,沒錢治病,還要提防她離家出走;陳軍是家里唯一勞力,每天打零工,還要種地,很少講話。
2016年12月,京山投資5005萬元,在錢場建立19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免費安置貧困戶339戶,陳軍一家列入其中。
搬進新家后,陳軍很快在錢場石灰窯廠找到了工作,從小工升到技術主管,每月薪水3000多元。
如今,陳軍家6.22畝地流轉給盛老漢的家庭農場,每年收入6000多元。按照大病救助政策,妻子劉明英轉入京山精神病院治療,2萬元治療費自己只出200元。母親陳望英患眼疾、高血壓入院,醫藥費報銷90%。村里給他家辦了低保,每月低保費1075元。“村里馬上還給劉明英辦殘疾人補貼,每月又增加150元。”荊條村會計朱年輕介紹。
生活一天天好起來。2017年,陳軍的女兒陳夢婷外出廣東打工,每月能掙3000多元。妻子病情也好轉了,已能操持簡單家務。
吃完飯,陳軍一家人掛燈籠、貼春聯。上聯:“易地搬遷住房有保障”,下聯:“產業脫貧生活無憂愁”,橫批:“奔向小康”。“春聯內容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現在家里人均年收入過萬元,回想當初,真像做夢一樣。”陳軍喜滋滋地說。
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輝 通訊員張夏潔 張武華
編后
本文為“夜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系列報道最后一篇。10多天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鄉村,見證易地扶貧搬遷給貧困戶生產和生活帶來的變化。所見所聞,讓我們愈加堅定信心:挪窮窩、斷窮根,只要大伙齊努力,辦法總比困難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