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陣陣鞭炮聲中,周寶芳神情急切,一路小跑追上姜高:“小書記,快去我家看看,別大過年的又停水了!”
一個多月前,停水都是村里的常態。周寶芳充值了水卡,水表上的數字沒跳動,很著急。
來到周家,姜高查看了水表,演示起刷卡方法:“水卡一定要放在此處,聽到叮的一聲響,再拿開。您看,新購買的16噸水已顯示。”
原來如此,周寶芳會心地笑了。
1990年出生的姜高,是應城市城北街道辦事處姜巷村的村支書。看著他長大,很多村民喊他“小書記”。
2月5日,正月初一,“小書記”在村里走訪,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水表問題。
村民姜會軍介紹,村里自來水管道年久失修,加上每家用的還是老機械表,經常出問題。
今年1月,姜高上任,打算解決這個老難題。如果一家家收取費用,很難趕在春節前完成水管改造。姜高十分果斷,自掏腰包拿出近10萬元,繳納了全村欠下的水費,買回新管道和電子水表。
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同意見,有的村民覺得老水表挺好的,為什么要更換呢?
說起改造的艱辛,姜高向姜會軍表示感謝:“叔叔,多虧您幫忙,思想帶頭、行動帶頭。”
深知工作的難處,姜會軍力挺“小書記”:“慢慢來!不著急!”
姜高坦言:“還是挺著急的。”
原本,他在城區做農副產品生意,收入可觀。去年,老支書退休,希望他回村里幫忙。看著周邊幾個村都發展了,有的還是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姜高十分羨慕:“也希望我們村庭園廣場、路燈地磚,像城市的生活一樣。”
接下這個擔子,姜高打算盡快讓村里煥然一新。他指著村口一片300多平方米的雜草林介紹,打算改建成文體廣場,已經跟附近老百姓做了工作。過完年,村里還會施工,家家戶戶通天然氣。
說著說著,姜高來到大伯姜學明家。要改善村里的生活環境,大伯家門口的養豬場必須搬走。此前,姜高多次找大伯做工作,“換個大場地,還能擴大規模。”
這次見面,沒等姜高開口,姜學明直言:“地方找好了,到附近一片荒山上去。過完年,賣完這批生豬就搬家!”
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有了頭緒,姜高徑直朝村子深處走去。
何紅波和妻子胡芬在門口曬太陽。“大哥大嫂新年好!”一聲問候,姜高開始解釋他們最關心的低保問題:“嫂子的低保沒有辦下來,大數據對比,大哥在化工廠上班,有經濟來源。”姜高給他們吃下“定心丸”:“你們是精準扶貧對象,脫貧不脫政策,住院、小孩上學等優惠政策,會一直延續。”
轉個彎,姜高來到李志波家。他家小孩腿腳不便,已花了20多萬元醫藥費,且常年需要做矯正。“我們試著聯系應城通微信公眾號,看能否發動捐贈;再試一下商業平臺眾籌。”說罷,姜高用手機拍下李志波小孩的相關資料信息。
離開李志波家,姜高感嘆:“美麗鄉村,不僅要有面子,還得有里子。經濟發展起來是關鍵,村里有實力了,這些困難都可以幫一把。”
村里沒資源,發展產業從何入手?姜高靈光一現:組建勞務公司,“村里從事建筑行業的村民很多,何不把大家組織起來!”
陽光打在這位“90后”臉上,他的夢想,與這個村的未來緊密相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