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號樓已被拆除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張萬軍)還建小區建成剛滿10年,498套房僅入住130多戶,小區11棟樓就全部成危房。昨日,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藍光公寓小區,多名居民稱,盡管相關部門多次通知大家盡快搬離,但很多居民對補償方案有疑慮,不愿搬離。
通告督促居民搬離
昨日上午,位于光谷創業街的藍光公寓小區冷冷清清。小區共有11棟6層的住宅樓,每棟約有40多套住房,其中2號樓已于今年1月底拆除。每棟樓都被打了圍,部分樓棟還掛著印有“D級危險房屋,請過往行人、相鄰人員注意安全,危房禁止對外出租”字樣的標識牌。
小區大門口公示欄貼著一則通告,落款為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房產局、關東街道辦和開發商湖北現代城市建設發展集團(以下簡稱現代城建集團)。通告稱,經房屋安全鑒定單位鑒定,小區1至7號樓、11號樓為D級危房,8、9、10號樓為C級危房,房屋整體處于危險狀態,隨時可能坍塌,望業主盡快搬出。
小區7棟居民張女士介紹,藍光公寓是一個還建小區,共有498套房,2008年建成,不過到目前僅有130多戶居民入住,其中還有約一半的居民尚未辦房產證。房子很早就出現大面積開裂等情形,去年8月22日,區房產局和關東街道辦發出通告,稱1至7號樓、11號樓屬于D級危房,要求這些樓棟的居民于當月底之前搬離。之后,上述部門多次發通告,催促居民搬走。
2號樓上月被拆除
今年1月16日發出的通告稱,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決定,藍光公寓小區房屋由現代城建集團原址拆除重建,對已經入住的139戶現住房面積按房屋套內面積參照征收政策1:1.12進行還建,過渡期限為3年。針對已入住的139戶過渡費標準和裝修補償標準,現代城建集團承諾,過渡費標準按照33元/平方米補償,裝修補償標準按300元至800元每平方米補償。
張女士說,她知道住在危房里危險,但因為小區的重建規劃沒出來,大家認為裝修補償標準較低,加上很多居民的房產證沒辦下來,對上述的補償方案仍有疑慮,所以還有100余戶居民尚未搬走。2號樓因為一直沒人居住,相關部門于上月將其拆除,其它樓棟都住著居民。居民張先生則表示,藍光公寓建成才10年,房子就變成了危房,他認為房屋在建設時存在質量問題,希望職能部門介入調查。
房屋用磚質量較差
有居民介紹,早在2017年12月,7棟居民反映小區房屋質量問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房產局書面回復稱,經湖北誠信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檢測,房屋墻體材料中混凝土普通磚強度未達到設計MU10(抗壓強度為10兆帕)等級要求,磚質量較差;該樓普通砌體磚中含有過多膨脹性物質,造成砌體磚松散。
記者就此聯系上該區房產局一名工作人員,他介紹,藍光公寓小區的拆除重建規劃方案尚未出來,至于小區是否存在建設質量問題以及追責工作屬該區建設局負責。記者隨后聯系上該區建設局,一名工作人員稱會將情況轉告給負責此事的建管站,由該站工作人員進行回復。記者同時也聯系了現代城建集團,一名工作人員稱公司討論后會回復記者。不過,截至發稿時,該區建管站和開發商暫未就此事進行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