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吳文娟
如何應對成本上升?如何順應互聯網時代營銷方式變革?如何以新技術提質增效?如何適應消費升級?帶著武漢愛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愛娣的“四問”,連日來,記者走入省內20多家企業,采訪高校院所經濟專家,刊發系列報道,嘗試求解“企業家之問”。
困惑是否化解,答案是否明晰?5月2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回訪發問者、武漢愛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愛娣。
變局之中機遇大
日本的首富是誰?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靠著每年10億件的服裝銷售量,柳井正3次坐上日本首富的位子。“日本是發達國家,首富怎么樣也應該是個科技企業呀,怎么會是個銷售平價服裝的呢?”身為同行,胡愛娣對優衣庫的發展之路很是著迷。
深入研究,胡愛娣發現了更多——
賣服裝的H&M創始人斯蒂芬·佩爾森,瑞典首富;
賣服裝的Primark創始人亞瑟·瑞安,愛爾蘭首富;
賣服裝的C&A創始人家族,荷蘭首富;
服裝零售商Zara創始人阿曼修·奧爾特加,西班牙首富……
近幾年來,27個全球最發達國家的首富中,60%出自消費品行業,里面占比最高的是服裝業。
“服裝產業前景光明。我以為,我們傳統產業需要的是穿越周期,增強生命力,面向未來。”一直思慮著傳統服裝企業轉型升級的胡愛娣從中得到啟迪。她說,提出“四問”就是直面挑戰,尋求跨越“火山”、轉型升級的更好路徑。“變局之中,挑戰最大,機遇也最大。這是我們必須直面的挑戰,也是我們發展的良好機遇。”
時刻渴望跨越“火山”
在胡愛娣看來,傳統企業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努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轉型升級,而降成本、創新營銷方式、研發新技術、滿足消費升級,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更是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
根植服裝產業,愛帝30年心無旁騖。“愛帝不僅發問,也一直在求解。”胡愛娣說,近年來愛帝一直在努力從勞動力紅利轉向技術紅利、設計紅利;積極擁抱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時代,以互聯網+、智能化為制造業賦能;時刻感知消費者需要、開發新品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轉換動能。2001年,愛帝投資1億多元建成7.2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從德國、日本等國家引入一流的織造、染整、印花、定型等全套設備,擁有了年產700萬件套的生產能力,推動愛帝躋身全國針織行業綜合實力前十強。
2016年,愛帝再次投入1.4億元,在黃陂建成智慧服裝工廠。從產品設計到版型制作,從激光裁剪到自動化生產線,傳統的服裝生產80%流程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一款服裝從設計到上市只要15天,成為目前工信部認定的全國針織服裝行業唯一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打造時尚城市IP。愛帝將位于江漢區的老工業園打造成紅T時尚創意街區,升級改造7萬平方米廠房,打造升級版時尚創意產業綜合體,成為華中文創產業新“磁極”。目前,紅T園區入駐企業280余家,其中海歸人才與新進大學畢業生創辦企業30余家,文化創意設計類企業50家。園區內生產、生活、生態融合,成為國內設計人才和時尚產業走向國際化的新舞臺。“辦企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胡愛娣說,市場變化太快。愛帝從來不敢懈怠,時刻渴望著跨越轉型升級的“火山”,不斷進入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轉型路上不孤單
“企業家之問”,正是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轉型發展的必答題。
胡愛娣一直關注著省內企業同行的探索、專家建議。“讀完這組報道,最大最深切的感受是,雖然轉型升級的道路依然艱險,開拓市場仍需披荊斬棘。但在轉型發展的路上,愛帝一路并不孤單,有很多很多跟我們一樣的企業,像星星點點的火種散落在湖北的各個角落,我相信終會成燎原之勢。”
胡愛娣說,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企業盡管都遭遇了這樣或是那樣的難題,但都沒有放之任之,而是始終樂觀堅強地應對著,他們所做的探索與嘗試,充滿勇氣與智慧,對愛帝也有很好的借鑒。“我相信,在荊楚大地,一大批中小制造企業身披鎧甲攜帶兵馬,必將迎接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采訪中,胡愛娣多次表述這樣的企業家情懷——選擇做企業,就選擇了風浪。面對市場的驚濤,必須苦練內功、風雨兼程,迎難而上、不斷攀登。“無論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總在路上,沒有終點。”
求解“企業家之問”,只有逗號,沒有句號。胡愛娣希望,與我省企業家一起,不斷以新的探索得出新的答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