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環境恢復前。通訊員供圖

生態環境復綠后。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章巧慧 通訊員石志宏)5男子未取得河道采砂許可證,非法采集長江砂,破壞長江自然生態,影響人文環境安全。6月4日,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開庭審理。
當天,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2019年度“司法守護美麗長江”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該市涉長江生態司法保護情況,并公布了涉長江生態犯罪典型案例。
宜昌市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因長江而興,是三峽庫壩區生態屏障,也是長江流域的生態敏感區。2015年,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增設了環境資源審判庭,致力環境資源專門化審判工作。四年來,該市共受理長江生態環境資源民事案件7件,行政案件25件,刑事案件171件,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士勇介紹,宜昌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行為的制裁作用,妥善審理向長江非法排污案,妥善處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案件,并積極探索新型案件審理模式,保護和修復水生態。
2015年至今,宜昌全市法院在涉長江生態犯罪案件中,涉非法采礦(采砂)罪15件,非法捕撈水產品罪65件,污染環境(非法排污)罪6件。為了保證涉長江生態犯罪案件公正審理,對該類案件在宜昌首次實行了異地指定管轄。
同時,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在審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積極探索“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方式,在工作中認真落實恢復性司法理念,民事部分注重以修復生態環境為主,同時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專項資金管理制度。
其中,在審理張某某等犯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中,被告人涉嫌非法占用位于清江國家5A級景區和二級水源保護區內的國家生態公益林,此案除嚴格確定刑事責任外,重點放在生態環境恢復上,對于涉案企業,依法判決連帶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20多萬元,在當地起到了以一儆百的效果,該案2019年入選為湖北省長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十大案例之首。
宜昌市伍家崗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的“李某某等8名被告人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責令8名被告人在電捕魚水域進行放流,第一次判決以“增殖放流”的方式恢復生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張士勇表示,宜昌法院今年將開展“美麗宜昌·環資審判行”活動,通過公開審判、送法進企、企業座談會、走訪調研等形式,不斷延伸環資審判在生態保護、環境治理、資源利用等領域的獨特優勢,助力宜昌“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