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駐村扶貧“尖刀班”的幫扶下,尚家村已投入近400萬元,在村里建成了人行索道橋,旅游公路、旅游停車場等基建。路方便了,陸續有人來陳顯兵的“景區”探訪。但凡有人來參觀,陳顯兵總是禮貌相迎,免費為其當講解員和細心的安全員。(記者劉建維攝)
荊楚網評論員 詹薔
假如你來到湖北巴東縣尚家村,將會看到這樣一幅圖景:絕壁險峻的天心眼,綠樹掩映著一條略顯簡陋的“景觀路”,駐足遠眺可見神秘秀美的花天河。 若非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個懸崖峭壁深處的貧困山村,幾年前還是絕美風景掩藏深閨,更別談如今的游客慕名前來探秘——是什么帶來了如此變化?
“這個地方就是好看嘛,搞好了,外面的人都可以來看撒!”,51歲村民陳顯兵一句簡單而質樸的話語,道出了背后的原因。這個年過半百的農家漢子,堅持千余日夜的肩挑背扛,掘土修路搭橋,人工建造出5公里的“游步道”,更點燃全村人開發景區、脫貧奔富的信心。近日,荊楚網記者遠赴鄂西深山采訪的全媒體報道,首次揭開了“絕壁愚公”陳顯兵如何勇敢挑戰“不可能”。
實干是最好的語言,脫貧之路就在腳下。“櫻桃好吃樹難栽”,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干出來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敢想、敢為、敢拼、敢闖”的絕壁愚公精神。不舍晝夜、努力追夢,用勇氣和智慧收獲甘甜的果實。
絕壁愚公精神的可貴,在于敢想。敢想,絕非不切實際地胡思亂想。陳顯兵追尋絕壁處的景區夢,不但立足于天心眼的絕佳美景,更考慮到了如何利用一些渾然天成的山間道路,將自己開掘的人工游步道與之相連。
絕壁愚公精神的難得,在于敢為。陳顯兵的景區夢,始于3年前的一次考察團來訪。考察成員被這里的美景震撼,不少人說可以打造成景區。陳顯兵經過仔細盤算后,開始了一千多個日夜的執著堅持。僅僅憑借一雙手,開鑿山路、清理碎石、搭建木橋,在萬丈懸崖邊鎮定自若地行走。終于,一條可供游人行走的簡單“景觀路”打造出來了。
絕壁愚公精神的不凡,在于敢拼。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建造“景區”的陳顯兵,絕非心血來潮,更不是等靠要的閑人一個。從小父母雙亡的他,早早擔起了養家的重任,獨自將兩個弟弟撫養成人。但他從不向生活低頭,更從未向扶貧干部提過任何要求。一人種植14畝茶葉和2畝黃金梨,還在“景觀路”沿途種上中草藥……去年,陳顯兵被評為“百佳脫貧示范戶”——靠自己改變生活,不等不靠不要,陳顯兵做到了。
絕壁愚公精神的不凡,在于敢闖。如此費力修建“景觀路”,起初村民多半不理解,甚至覺得陳顯兵是“傻子”。但漸漸地,不少村民被他的精神感召,也自發加入進來。如今,這個“景區”被列入村委未來規劃,在駐村扶貧尖刀班的幫扶下,已投入400多萬元建成人行索道橋、旅游公路、旅游停車場等基建,一個鄉村旅游新景點漸露雛形。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當前,精準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攻城拔寨的關鍵時期,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我們應大力弘揚絕壁愚公精神,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扶能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用一個個感人事跡,把自立自強寫進每一位貧困戶的心里,助力他們用拼搏和汗水,闖出人生更寬的半徑。
平凡因堅持而不凡,奮斗因執著而可貴。“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愚公移山、滴水石穿,只要振奮精神、不懈努力,沒有人無法攀登的高峰,沒有人跨越不了的河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