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美麗的沿頭溪流域。(視界網杜強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真真通訊員杜強
清江支流沿頭溪長23.9公里,一頭連著5A級景區清江畫廊,一頭連著4A級景區清江方山,流經長陽龍舟坪鎮內7個村,積淀了靈秀的生態山水、厚重的巴土文化。
如何高質量扮靚沿頭溪流域這塊生態文化旅游“富礦”?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趙吉雄表示,秉持“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發展文化,大力推行“五水”共治、“三長”共管、景村共建、產鎮共榮的“四共”模式,著力繪就沿頭溪流域生態宜居畫卷,達到景美其美、人美其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1五水共治留住自然底色
五水共治,即統籌做好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和抓節水。其中,治污水首當其沖,被喻為“大拇指工程”。
“以前最怕下雨,污水、臭水到處流……”兩河口村67歲村民李海元回憶往昔情景。6月20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李海元家,衛生間內,淋浴噴頭下有一條排水口,洗浴用水單獨排放。如廁用水經過3個罐子厭氧發酵后,無害化進入土層。
沿頭溪邊,千畝古寨一期水景觀項目正在建設。長陽城投集團工會主席楊政說,這里將修建親水長廊和自行車道,利用河流左岸空地建設生態停車場,還有9道景觀壩,通過蓄水造景、栽花種草,打造山水相依、人景相融和諧景觀,從防洪排澇水利轉變為集水利建設、旅游發展、生態環保于一體的綜合治理。
近年來,長陽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將沿頭溪流域5個村納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人工濕地9處,新建排污管網近6000米,對人口集聚區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建設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污污分流系統;在流域源頭建立河流水位預警系統;全流域挖溝修渠,排治澇水;各村成立用水協會,給農戶發放節水器……“五水”共治,沿頭溪水更凈、兩岸更美、自然本色更和諧。
2三長共管激發內生動力
宜昌市文化傳承人龔同浩,每晚來到兩河口村,教20多位村民舞龍,排練節目,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兩河口村支書林濤,是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他說,村里文化活動非常豐富,有軍鼓隊、腰鼓隊、老年藝術團等,每周有活動。
在沿頭溪流域,長陽創新實施的三長共管模式——河道管理有“河長”,新時代文明實踐有“站長”,生態保護“門前三包”有“戶長”,實現從“政府做、群眾看”到“齊動手、共維護”的轉變。
去年8月,林濤在村級河長管段巡河時發現,村民老方的一輛挖掘機正在河道里挖沙。
“非法采砂會造成河道破壞,影響泄洪,涉嫌違法。”林濤和幾名村干部對老方進行勸說,宣講法律和政策。半小時后,老方將挖掘機開走了。
如今,沿頭溪流域河道配齊了“保鏢”。今年,沿頭溪流域鎮級河長巡河18次、村級河長巡河350次。“一管山上山下,二管溪河溝池,面上點上要管,農戶企業一起管。”龍舟坪鎮副鎮長孫志強四句話概括了河長的“責任田”。
進村到戶,則有戶長。在沿頭溪流域,7個村在新十星文明戶、黨員示范戶基礎上選拔一批戶長,引領群眾自覺投入到環境維護、河流保護、文明生活中。
在鄭家榜村,戶長劉宗菊隔三岔五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轉轉,“住進安置房,環境衛生要有新氣象。”在戶長影響下,貧困戶鄭書昭把自家打理得干凈整潔,還當上村里的道路養護員。
3景村共建村民變股民
每到周末,清江方山景區游客不斷。中午時分,餐館爆滿。
景區開發初期,就將商鋪、餐廳經營權全部交由鄭家榜村集體,村集體以較低價格租給村民。
村里成立龍興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村集體控股70%,村民入股30%。公司對景區商鋪經營秩序統一管理,對農家樂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收費價格,杜絕宰客現象,組建公路清掃隊和河道管理員,全方位維護景區“顏值”。
景村共建,“老鄉”變“老總”。如今,鄭家榜村已有60多家農家樂,戶均年收入達20萬元。景區連續3年舉辦的萬人年豬宴文化創意活動已成招牌菜,村民每年承辦年豬宴800多桌。
清江方山景區優先吸納當地村民就業。如今景區內近六成員工是本地人,僅鄭家榜村就有近80人,其中貧困戶60多人。
4產鎮共榮特色小鎮興鄉村
有了碧水青山、鄉風文明,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長陽對沿頭溪流域的定位是: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全力推進“旅游+”,轉變景區為主的單一方式,打造特色小鎮,推進鄉村振興。
旅游+服務業。清江方山景區衍生出的農家樂、民宿等,讓鄭家榜村一半村民吃上旅游飯。如今,全流域農家樂達到260余家,4座生態驛站即將在沿頭溪生態景觀廊道安家,為游客提供休息、購物、書屋等多樣服務。
旅游+農業。沿頭溪全流域規劃建成5000畝有機茶園、5000畝四季水果基地建設、5000畝花卉苗木,發展精品農業產業園1.5萬畝,高山云霧茶、山下四季果、路邊農家樂、田間萬畝花。
旅游+工業。網箱拆除上岸的清江鱘龍漁業有限公司,以魚子醬生產加工為主業,2017年轉型組建旅游公司,讓游客深入鱘魚展館研學旅行和科普,品嘗鱘魚宴美食文化。
呵護生態“顏值”,扮靚產業“綠值”,沿頭溪流域正多點開花、全面提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