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劉建維 )7月11日18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第四中學教學樓內,一場非遺秀準時上演。
一群假期里的孩子再次到校集結,彈著托布秀爾,說唱著《江格爾》,跳著薩吾爾登,彈著馬頭琴,向“新疆是個好地方”全媒體采訪團展示了巴州在傳承非遺方面結下的累累碩果。

圖為;學校教室內,一群小朋友們正在練習“托布秀爾”。記者 劉建維 攝。
托布秀爾是新疆蒙古族特有的樂器之一。2006年,喬龍巴圖因偶然的機會跟一位民間藝人學習了托布秀爾,此后便開始了文化傳承的工作。如今,他在和靜縣第四中學教學,跟他學“托布秀爾”的在校學生已逾100人,校外的達幾百個。

圖為:新疆蒙古族特有的樂器——托布秀爾。記者 劉建維 攝
作為蒙古族群眾最普及的文化活動,演唱《江格爾》在全校也得到了推廣。
據了解,《江格爾》是一部蒙古族英雄史詩。它熱情謳歌了以圣主江格爾汗為首的12名雄獅大將和幾千位勇士,歌頌了他們為保衛以阿爾泰圣山為中心的美麗富饒的寶木巴家鄉,同來犯的形形色色兇殘惡魔、邪惡勢力進行艱苦斗爭,并終于取得勝利的故事。同時也贊美了英雄們的愛情、友誼和歡宴,深刻地反映出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學追求,主要由“江格爾齊”在民間傳唱,流傳至今。
為把傳統文化發揚廣大,讓更多人了解到《江格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和靜縣已將《江格爾》校本教材納入到了中小學教學當中。


圖為:小學生正在表演“江格爾”。記者 劉建維 攝
現在,和靜縣大力普及的非遺項目,終于結出碩果。青少年“薩吾爾登”健身操愛好者已經超過千人,說唱“江格爾”愛好者達300余人,彈奏“托布秀爾”愛好者達100余人。

圖為:小學生正在表演“薩吾爾登”。記者 劉建維 攝。

圖為:表演“薩吾爾登”的小學生合影。記者 劉建維 攝。
和靜縣一中、四中、一小、東歸博物館、哈爾莫墩鎮等18個單位和社會團體也在2007年5月至2014年,被命名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該縣第一中學、第四中學、東歸藝術品商行、汗寶民族文化發展公司等4個單位和文化企業于2014年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

圖為:小學生正在表演蒙古族傳統樂器——馬頭琴。記者 劉建維 攝。

圖為:馬頭琴。記者 劉建維 攝
目前,和靜縣已申報成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2項(那達幕、薩吾爾登),自治區級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12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92項,建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114項。

圖為:蒙古族傳統的男兒三項之一 射箭。記者 劉建維 攝。

圖為:蒙古族傳統的男兒三項之一 射箭。記者 劉建維 攝。

圖為:蒙古族傳統的男兒三項之一 射箭。記者 劉建維 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