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 (徐祥麗 黃曉蔓)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投票結果出爐。如今,3年過去,脫歐再起博弈。時至今日,脫歐如何收場?中英關系、中歐關系何去何從?近日,察哈爾學會主辦研討會,中外學者就此問題展開探討。
5月26日, 據第九屆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統計結果顯示,傳統優勢黨團實力減弱,極右翼政黨席位增加,未來歐洲議會各派政治力量將更趨多元。與此同時,特蕾莎·梅首相的辭職也為英國無協議脫歐帶來新的可能性。
“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國前駐中非共和國大使孫海潮如此形容英國脫歐的狀態。他指出當前歐洲大陸上的主要國家如法、德等國在世界規則重組的大背景下展開了新一輪的內部博弈?!皻W洲沒有分裂,但分裂的趨勢進一步增大?!?/p>

孫海潮發言
對于歐洲所面臨的新趨勢,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今日中國》記者朱利·安布菲也強調了西方民主產生的新危機與當前歐洲內部的新矛盾,并分析了法國視角下的歐洲的局勢。他指出,隨著當前局勢的發展,民族主義者和極右翼政黨的崛起會使親歐派成為歐洲一部分的感覺更加強烈。

朱利安·布菲發言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指出, 議會選舉之后,歐洲呈現出時代之變、西方之變、政治之變三大變化:歐洲面對各方壓力;西方諸國多邊合作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歐洲各黨派中存在著“新生代”與“老一代”的分歧與代際轉化問題。
鑒于此,王義桅認為,中國對“歐洲”的概念要有新的定位,在對外文化傳播中也要講求新的方式方法。當前中歐在機制、文化、綜合合作等領域存在著一系列新問題,雙方應從雙邊、次區域化聯合、功能性合作等角度出發發展中歐關系。

王義桅發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指出,歐洲已經進入了政治盤整性階段,雖然沒有出現整體的顛覆性變化,但局部出現較多問題。與五年前相比,歐洲極右翼勢力壯大,自由黨、綠黨崛起。歐洲諸國的政黨內部呈現出新老分歧、代際更迭的特點。

崔洪建發言
談到中歐關系的發展與走向,崔洪建指出,中歐關系應放在多邊的大背景下來看,脫離中歐雙邊的局限,從中美歐、中俄歐的多邊角度來思考中歐關系。此外,中歐雙邊在誠實相處的同時要做到真正落實對接合作項目,才能務實穩健地發展中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