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82終到北京南站23時38分,G374終到天津西站23時27分,這兩趟車是北京南站、天津西站閉站前到達的最后一批列車。這兩趟列車除了同樣“早出晚歸”外,還都是由天津客運段津秦車隊同一個值乘組所值乘,焦震喆就是其中的一名列車長。

列車長焦震喆
之所以到站時間晚,是因為北京南或天津西發車到達哈爾濱西站后立折(即一趟列車運行至終點站后折返回程,或套跑其他車次),乘務組要一天走個來回。“一趟哈爾濱往返要14個小時左右,一個班連跑兩趟。”焦震喆介紹著具體情況。他們一班兩天,第一天早晨6點多出發,先值乘G373次天津西—哈爾濱西,到哈爾濱西折返回北京南,第二天早晨又是6點多出乘,從北京南出發,值乘G381次列車,返程后于夜里抵達天津西站。
連續兩趟的值乘,48小時里,乘務組幾乎也就只能睡上10小時左右。而作為列車長的焦震喆,休息的時間就更少了。出乘前班前預想,班前會重點工作布置,出乘中巡視檢查,退乘時票據備品整理保存……焦震喆是一名退伍軍人,2012年來到鐵路上工作,曾在既有線普速列車、高鐵列車擔當乘務員,2016年在全段后備列車長競聘中脫穎而出。

“紅眼高鐵”(資料圖)
像這樣的“紅眼高鐵”(指在夜間開行的高速列車),旅客雖然不像熱門車次那么多,但是進入春運后,大量歸心似箭的旅客仍會將這趟車“塞”得滿滿當當。春運期間,列車上經常出現一家老小歡樂歸鄉的氣氛,他們喜笑顏開的面容,穿過了座椅與座椅間不大的縫隙,給寒夜里在高寒地區往返穿梭的列車平添了一份溫馨和暖意。

“想讓別人心里暖暖的,自己就要先做一個‘有溫度’的人。”焦震喆雖曾是一名軍人,但性格中有幾分靦腆、內秀,這也讓他在值乘工作中做事細致、嚴謹。他說,值乘的這趟車屬于“高寒列車”(即需要穿梭于高寒地區的列車),我們就要更加熱情周到地為旅客服務,用優質的服務提升列車的“溫度”。
一次,在沈陽北站上車的一名旅客帶著孩子,大包小包的很是費勁。焦震喆看到后,立即跑到扶梯處將孩子接過來,送到座位上。隨口交談中焦震喆得知,這位母親要帶孩子到北京看病,家里經濟條件困難,在微信里還開通了“輕松籌”。焦震喆隨即加了這位母親的微信,提供了現金捐助,還將“輕松籌”的鏈接轉發,發動班組人員及身邊的親朋好友盡一份力,讓這位旅客感激不盡。
服務老年旅客、找尋遺失物品、介紹最佳換乘方案、幫扶醫療救助、車票丟失……焦震喆介紹說,類似的各種問題在旅客身上可能只會偶爾地發生一次,但對于車上的乘務人員來說,真是司空見慣了。但即便遇到過多次類似情況,他們仍會認真對待旅客的每一次求助,想方設法幫助旅客圓滿解決困難。對此,焦震喆知道,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作為列車長的他,要做的就是積極營造班組團結和諧的氛圍,調動起大家的主動服務意識,才能更好地讓旅客感受“溫度”。
值乘開往哈爾濱西的這趟線,除了運行時間長、兩天連軸轉外,還有運行區間溫度變化非常大的特點。尤其在冬天,哈爾濱的氣溫一般都在零下30℃左右,這種極寒天氣,對人的身體是極大的挑戰。
“沒有想象中那么冷。”焦震喆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早已習慣了。軍人出身的他,比其他人更能吃苦、更有耐力,他被選派到這條線來,也是由于自身具備這樣的優點。
津云新聞記者采訪時正時值深冬,了解到焦震喆的臉、腿和腳都有了一些凍瘡。但即便遇到再寒冷的天氣,值乘標準也從未降低,作業流程絲毫不減。車站旅客放行前,焦震喆早已在站臺到崗到位,全列往返巡視檢查,熱情地迎接旅客上車,“沒事兒!這不是春運嘛。現在天兒冷,過完年,就暖了!”
(津云新聞記者 董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