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這個五一假期,還有很多人依然堅守在崗位上,其中就包括很多身處海外的中國建設者、工作者。
戴德茂是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的一名青年外交官。他在代表團人權處工作,最主要的任務是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其他人權條約機構的各種會議,進行文件磋商。常人眼里的外交官,能言善辯,出席各類國際場合,離普通人的生活有些遙遠,又有點神秘。那么,他們真實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秘 戴德茂:我叫戴德茂,是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的一名外交官,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這里聚集了大量的各國外交官和聯合國的國際職員,每年,聯合國在這里要開超過1100場的人權會議,超過3000多個小時。我的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在這里度過的,想要了解外交官的生活就跟隨我的鏡頭去里面看一下吧。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秘 戴德茂:你好嗎?
智利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代表 胡安·愛德華多·埃吉古倫:你好嗎?很高興見到你。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秘 戴德茂:謝謝。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秘 戴德茂:中方一直積極參加發展權工作組會議,支持發展權工作組本屆會議。
我剛才參加了人權理事會關于發展權的工作組的第20屆會議,在這個會上,我們中國代表旗幟鮮明地闡明了中國關于發展權的主張,因為大家都清楚如果連飯都吃不飽,衣服都穿不暖,房子都住不上,根本談不上享受人權。這些年,中國不僅自身發展迅速,還用自己的行動向世界展示如何落實發展權。

日內瓦是瑞士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這座不足20萬人口的小城,擁有20多家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總部,近200個外交使團在此安家,每年召開的國際會議以及國際研討會多達2700多場,平均每天7場之多。
而日內瓦更是見證了60多年來,中國從國際體系的旁觀者到參與者、建設者和引領者的發展過程。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秘 戴德茂:這里是萬國宮最大的一個廳,大會廳。2017年1月,習主席訪問了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就是在這里發表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演講。現場有800多名來自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各國使節和瑞士當地的政要,習主席的演講引發了現場熱烈的掌聲。
兩年多以后,還有很多人對此津津樂道,我想,這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的強烈的共鳴。
在“和平之都”日內瓦,中國“首席外交官”習近平為中國豎立起負責任大國形象,給像戴德茂這樣的新一代青年外交官以指引,更提出挑戰。
如何做好聯動世界的外交使者?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秘 戴德茂:萬國宮的20號會議室也是人權理事會平時開會的地方,也是我自己開會最多的一個地方,到日內瓦工作以后,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年11月,中國參加了第三輪國別人權審議,就是在這里舉行的。這次審議是五年一次人權領域最重要的一次審議,有150個國家報名發言,120多個國家積極評價了中國人權取得的進步和成就,創下了歷史之最。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席最后敲錘,宣布報告通過的那一刻,當時現場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很多國家的代表都紛紛走到主席臺前和中國代表團團長握手,在那一刻我確實有點繃不住了,非常地激動。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秘 戴德茂:我的辦公室是一個非常絕佳的地方,因為在這里,通過窗戶我就可以看到五星紅旗,在每個外交官心中
都有一面國旗,它是我們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在 。

人們常把外交官比作“文裝解放軍”,同軍人一樣,外交官的職責就是要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利益和尊嚴。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秘 戴德茂:外交磋商是一個國家意志的體現,它是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的一個談判,它的一字一句都需要仔細、反復地推敲和斟酌。舉個例子,我們經常為“take note of”一份文件,還是“endorse”一份文件爭執不休。表面看這是語義上的區別,但實際上,這反映的是不同的國家對這份文件不同的政治態度:前者只是泛泛地注意到,后者則帶有承認、認可的意味。我認為外交官這個職業最特殊之處在于,外交是同國家利益直接聯系在一起的,外交官既是一個個體,更是國家的代表。我想用三個詞形容外交官就是:忠誠、使命和奉獻 。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三秘 曲潔昊:外交是一項閃爍著理想光芒的事業。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二秘 牟金玲:這里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隨員 耿蓋:語言和文字是我們的槍。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秘 戴德茂:現在網上有一種說法是“996”,對我們來說應該是“12×7”,每天12個小時,周末連軸轉,枕戈待旦、馳而不息。選擇外交這個職業感覺時刻和祖國融為一體,時刻準備著為中國發聲,我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