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天微亮,枝葉上還帶著些許露珠,將一個個如硬幣大小的覆盆子摘入籃子內,浙江省寧波市小米果園創始人周科斌開始了一天的果農生活。
每年五月份,長在山間的覆盆子開始掛出鮮紅的果子,摘一顆放進嘴里,酸甜感刺激著整個味蕾,這是許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
五月末,漫山遍野的覆盆子開始“隱退”下市,但在小米果園內,覆盆子卻迎來了成熟高峰期。
“近期光照足,產果量大,但訂單量更大。”周科斌解釋道,隨著網絡銷售市場的打開,覆盆子訂單瘋狂涌入,“昨天安排了7個阿姨采摘覆盆子,但仍滿足不了訂單,已爆單。”
眼前的“爆單”場景是周科斌五年來耐心深耕覆盆子種植的“紅利”。

圖為周科斌。 受訪者提供 攝
2014年,瞄準童年樂趣,“80后”大學生周科斌將回憶“套現”,放棄城市安逸的工作環境,扎根山區,把散落在山間的野生覆盆子挖出,集中種植管理,“這是我們‘80后’的童年回憶,如今沒人種這個,是機遇也是挑戰。”
創業之初,周科斌與當地村民上山尋找理想的野生覆盆子苗,“一株一株找,找了近萬株,種植了6000多株。”
2016年,周科斌收獲了第一批覆盆子。
如今,小米果園的覆盆子種植規模約25畝,很多樹形已有一人多高。近日,紅紅的覆盆子吸引了不少民眾前來采摘。
“慕名開車過來采摘。”將一顆鴿子蛋大小的覆盆子放入嘴中,寧波民眾李蔚然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據她介紹,此次她和朋友“組隊”來體驗漸行漸遠的童年回憶。
“仿佛是‘穿越’回了小時候,約上三五好友去山野間摘‘野草莓’。”李蔚然點贊果園道。
在收獲回憶的同時,周科斌也收獲了產值。
“覆盆子每畝產值約2萬元。”周科斌笑著說道,除了摘掉一部分青果做中藥材外,余下的果子就留到成熟供游客采摘,采摘期為一個月。
周科斌表示,工作日覆盆子銷售以網絡訂單為主,“通過微信等網絡平臺下單,我們會送貨上門,而周末則是實地采摘的高峰期,一般不送貨。”
山間,清風拂面,空氣中散發著覆盆子的清香。在果園山腳下,記者偶遇了幾只“散步”的小雞。
“這是果園養的雞。”周科斌解釋道,果園不能止步于覆盆子采摘業務,“除了采摘覆盆子之外,我們已開始果園規模化,提供更多的原生態產品。”
“不僅僅是種覆盆子,還可以釣龍蝦、養雞鴨,打造綠色產品基地。”周科斌解釋道。以養雞為例,小米果園擁有天然的養雞場地,“覆盆子草地多、蟲多,養雞可以代替農藥滅蟲,且不用施化肥。”
“最主要的是可以讓女兒小米每天吃到自己養的雞下的蛋。”周科斌告訴記者,果園的名字也是以女兒的名字命名,“作為一名父親,希望能為她提供最好的生活。”
從城市到農村,從白領到“綠領”,周科斌始終堅信農村也能有所作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這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夏天摘覆盆子、釣龍蝦,秋天吃土雞、撿雞蛋,春來勞作冬季休,這或許是周科斌心中向往的生活。
隨著覆盆子產業進入穩定期,周科斌希望能以覆盆子為基礎,打造一個田園綜合體,“希望能把覆盆子基地逐步打造成鄉村旅游游的一個品牌,同時也希望游人能在這里回味美好的童年。”(記者 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