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7月9日電 (記者 劉辰瑤 阮曉)由中美交流基金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美關系:現狀與前景”國際論壇9日在香港舉行。多位中外前任政府首長、官員、國際企業領袖及著名學者擔任講者及座談會嘉賓,交流中美經貿關系,探討兩國發展前景。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美兩國元首此前在G20會議期間會晤,此刻探討中美關系的發展恰合時宜。他認為,對中美經貿關系全面的討論,有助于鼓勵公眾采取更有益的措施來支持中美關系的未來,并對今后的良性發展增添信心。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發表致辭稱,過去10年中國人民為發展經濟付出巨大努力,國家地位提升,其所作出的聲明及采取的措施,都將對中美關系和整個世界發展的方向產生影響。
“日本與美國間有長時期經貿摩擦的歷史和經驗,其所經歷的困難和挑戰最后被證明是日本社會及工業產業界在現代化與國際化過程中經歷的陣痛。”福田康夫指出,中國現時面臨的問題與日本在歷史上面對的問題十分相似,中國應把這樣一個艱難的階段作為國家改革發展的機會,同時中國需正視在國際合作中遇到的挑戰,邁出具體步伐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理想。”福田康夫說。
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席艾德·福伊爾納在致辭中亦對董建華所言兩國元首的會晤成果表示肯定。他表示,中美雙方同意重啟中美經貿磋商,這本身就是成就,希望雙方共同努力重新開始雙邊談判。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在致辭中引用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表述:“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合作比摩擦好,對話比對抗好。”他認為,此次G20大阪會晤,兩國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是一個良好的信號。曾培炎表示,希望中美雙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解決各自合理關切,落實兩國元首確定的原則與方向,務實進取、相向而行,達成彼此都能接受的貿易協議。
據悉,該論壇為期兩天,來自國內外的數百位學者、政商界人士將就中美經貿關系、投資環境與科技創新、宏觀政策等問題進行研討。此次會議大多為閉門討論形式,不對公眾開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