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按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統一部署,各級糧食部門及企業積極騰倉并庫,收購今年的小麥。收購渠道呈現多元化,各主產區發揮骨干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市場化收購成為主體。
在山東省平度市的一個市場化糧食收購點,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支持他們這些糧食收儲企業收購小麥,今年當地專門成立了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為企業收購小麥進行信用擔保。

山東省平度市某糧食收購企業收儲部經理 王正峰:如果沒有這個信用保證基金的話,我們可能企業去貸款的話會比較困難,(今年)我們收購糧食的資金得到了有力保障。這個庫點總共收購量現在達到了3000多噸,保障售糧農民糧出手錢到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社會化收購企業收購較往年都比較積極,吸引他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今年小麥的品質好于往年。

河南省滑縣某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何金偉:容重是衡量小麥的等級(的主要指標),如果容重高的話等級就好,內在品質也好。去年大概容重就是最好的(每升克數)760、770,今年的容重達到810、820挺正常。
業內專家分析說,目前,全國六大小麥主產區,有四個已經啟動最低收購價政策,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化的收購比率可能會比去年略有下降。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高級分析師 申洪源:但是絕對數量上來看,市場收購還是占了小麥市場的最主導的地位,市場化收購是我們未來小麥收儲制度改革的一個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