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記者梁傳松通訊員董剛
“黨建中、黨建國、黨建強……”1月12日,黃石精神病院里,54個智障的流浪者均有了屬于自己的名字。
因為智障,他們不記得自己的姓名、年齡,也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在哪里;沒有身份證,也不能享受醫保等福利。黃石警方了解到了這個群體的難處后,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近日為他們辦理了身份證。
精神病院里的54個“無名氏”
黃石精神病院里,住著54名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均不詳的病人,他們來這里最久的已有15年,最短的也有3年。這些人都沒有身份證,更沒有親人陪伴,統一的名稱都是“無名氏”。
“黨建安(現身份證名)的骨齡應該是1997年左右出生,2012年入院的時候還是個十多歲的孩子,現在都二十多歲了,在我們醫院住了5年整。”黃石精神病醫院醫務科長葉高強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2012年1月的一天,黨建安在黃石街頭被好心市民發現時,冷得瑟瑟發抖。被送到醫院進行治療,病情好轉后,他仍記不起自己的姓名、年齡及家庭住址,成了一個“無名氏”。
隨著“無名氏”的增加,黃石精神病院不得不為每個人再取一個名字,他們從救助站工作人員口中得知一個名字后,臨時加到這些病人身上。于是,便有了“趙福新”“李東啟”等臨時名字。
54個智障患者,背后是54個牽掛的家庭。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和出生年月,其家鄉在哪里更沒人知道。
無身份證不能享受醫保
“沒有親人關心,不會與人交流,甚至有些人剛送過來時連吃飯都不會。”葉高強介紹,在每一個流浪的智障者身上,都有一段苦澀的經歷。通過警方和救助站的努力,雖然很多流浪智障人員回家了,但仍有一部分人無法找到親人。這些人把醫院的醫生護士當成了親人,在短暫清醒的時候,也會為自己的身份而迷茫。
去年8月初,黃石市公安局下陸分局民警了解到,轄區內的黃石精神病院共有54名流浪乞討人員無法查明身份信息,無法享受醫保等城市保障。“這些人都是中國公民,需要給他們一個合法的身份,雖然不能盡一個公民的責任,但一定要能享受到一個公民的待遇!”下陸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郭小嬪要求治安管理大隊民警,為這個特殊的群體落實身份待遇等相關問題。取得相關部門的支持后,下陸公安分局成立工作專班處理此事。
從去年8月開始,民警上門開展人像及血樣采集、DNA檢測和骨齡測定,通過與全國DNA庫進行比對。經過比對,54人均符合辦理身份證的條件,經過批準他們都姓“黨”,出生年月則根據骨齡測定。
新身份證上他們都姓“黨”
1月12日,54張新辦理的身份證發到了患者手中。
黃東林,新的身份證名字叫“黨建林”,大約是1948年出生,目前約已70歲了。2013年12月,他在流浪中被黃石市公安局下陸分局民警發現,民警一直都找不到他的任何信息。老人的身體有些差,經過醫療部門的治療后,身體狀況明顯好轉。“我有身份證了……”昨日上午,記者與清醒的黨建林交流,他還清楚自己的新名字。“我不叫趙福新,我叫黨建安,我也有身份證!”曾經是小男孩的黨建安如今成了大小伙子了,見到記者時,開心地笑了。“這些精神智障患者有了身份證,就可以享受到城市醫療保險,治療和生活質量將有保障。”郭小嬪介紹,“一旦有人病情好轉,能夠找到其真實身份,民警將協調做好身份證的核銷和申領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