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邊小學兩名“土娃”代表黃岡參加湖北省省賽
黃岡日報記者沈紅星 通訊員伍志峰
3D打印、機器人編程、microbit……這些高大上的現代科技,出現在武穴市一所農村學校教室里,著實令人意外。
初夏五月,慕名來到大法寺鎮李邊中心小學,耳聞目睹學校的光榮史,顯然有些與眾不同。
因為除了師生在教育教學方面1000余人次獲得國家、省、市獎項外,還在科技創新等方面收獲一批榮耀——
學校成立了全省農村小學第一個創客
工作室、全市農村學校第一間智慧教室;
2018年作為全市唯一代表隊,參加全省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暨NOC比賽并獲一等獎,2019年再獲一等獎;
校長田喜書當選全國鄉村科技好校長,教師吳治華當選全國鄉村科技好教師……
一邊是一所偏遠農村學校,一邊是前沿、火熱的創客教育?!皠摽徒逃睦钸吥J健币鹆私逃鐝V泛關注,被譽為落實核心素質教育的一個典范;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基礎教育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應時而謀——優化教育供給,逐夢創客教育浪潮
李邊中心小學距離武穴城區近20公里,90%學生是留守兒童。曾經孩子們課余活動是三五成群地拍紙片、打彈珠、跳繩等。
如何讓農村孩子共享優質教育,推進農村教育現代化,是李邊中心小學校長田喜書一直在思考并踐行的課題。
大凡成大事者,必須把握時代脈搏,占領先機,因勢而謀。
2017年上半年,田喜書在學校聽了一節語文閱讀課《果園機器人》。課堂異?;钴S,學生不僅了解了果園機器人的工作原理,還觀看了機器人跳舞的視頻。下課后,孩子們沒有急匆匆地跑出去玩耍,而是意
猶未盡地請老師再次播放機器人跳舞的視頻。他們聚精會神地看著,熱烈討論著機器人如何能做出這些舞蹈動作?
從孩子們興奮的眼神中,田喜書看到了他們對人工智能強烈的興趣,更引起他的思考:學校教育現代化能否從機器人項目突破?這也與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中強調的培養師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精神相吻合。
恰逢2017年11月,一次參加創客教育研修班學習,在參觀大城市名校的創客空間后,田喜書更堅定了實施全方位創客教育的決心。他分析說:“教育就是要面向未來,培養時代新人。隨著人工智能蓬勃發展,以智能制造為基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風起云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彎道超越的歷史機遇。為順應時代變化,浙江、上海一些省份已經將編程納入了高考試題中。”
經過反復調研、醞釀,2018年2月,學校連續召開校委會、骨干教師會、全校教師大會、家長委員會等,大家形成了共識:成立創客工作室,以創客教育為切入點,走一條具有農村特色的教育創新之路。
實施創客教育,說起來簡單輕松,聽起來豪氣干云,但對于農村學校來說,面臨資金薄弱、師資匱乏、教材空白等重重困難。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一個創客教育夢,把李邊中心小學全校師生的心緊緊相連。
沒有資金,田喜書東奔西走,請求領導支持,找企業贊助,累計籌資10余萬元;開源節流,內部節約外部引入,賒、購、捐相結合,分期添置基礎設備。
沒有場地,學校用科學實驗室做活動室;缺電腦,大法寺鎮中心學校校長張元洪將辦公電腦搬到了“土娃創客”工作室。
沒有人才,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培訓培養人才,邀請省市專家來校給師生培訓,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相關培訓,攻克技術難關,組建一支高科技的團隊。
沒有教材,老師們線上線下研修,自己動手編寫;邊學邊教,一邊實踐一邊記錄、總結,撰寫出適合農村創客教育的教材。
2018年4月26日,“土娃創客”工作室正式在李邊小學掛牌——9臺教育機器人,20套開源智能硬件套裝,1臺3D打印機,9位年輕教師,黃岡市首家農村學校創客工作室就這樣成立了。
因勢利導——構建創客教育環境,誓讓“土娃”變“牛娃”
“讓成長創意無限……”李邊小學“土娃創客”工作室墻上的這句標語格外醒目。
每天午間休息時,這里熱鬧非凡,學生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或在模擬未來人類登陸火星如何生存,研究讓機器人移動太空艙;或在電腦前專注地編程、設計、建模,調式機器人;或在制作3D花瓶、3D筆筒;或在體驗十二生肖智慧剪紙……
經過一年多努力,李邊中心小學構建起了濃郁的創客教育環境——
完成了創客設備添置、團隊調整、教材編撰、創客空間和智慧教室建設;開設了機器人編程、3D造物、智能硬件、無人機操控、科學實驗、智慧剪紙等六大創客課程,著力培養學生跨界思維、融合創新、團隊創造等綜合能力。
由1名指導老師,到46名老師分組指導;從一間小教室面向少數學生,到現在綜合創客室,分為預備隊和正式隊,覆蓋學校3-6年級200多人;從以前課余開展活動,到現在每天上午第四節課和下午托管的兩節課。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2018年5月,湖北省機器人比賽在武漢舉行。李邊中心小學從土娃創客室選拔4名選手,初試牛刀,一舉成名——勇奪湖北省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暨NOC省賽“FLL工程挑戰賽”一等獎、“機器人迷宮越野賽”二等獎。該校是代表黃岡市參加“創客、機器人”競賽類的唯一學校,也是全省這兩項比賽獲獎的唯一農村學校。
“原來我們這么牛!”回憶去年參賽的情形,五(3)班李家豪、田李俊滿臉自信。他們告訴記者,競賽那天,當看到其他選手高端的設備——使用筆記本電腦編程;擺弄的是高大上的機器人——體積大且有五個傳感器。再看看自己手里的設備——廉價的平板編程,小巧的機器人只有一個傳感器。兩名同學互相激勵,冷靜迎戰,設備上的不足用過硬的知識來彌補,用精準的計算來代替傳感器。最終在數百名選手中脫穎而出。
2018年8月,在全省第十八屆愛國主義讀書比賽中,“土娃創客”在全省14支代表隊中脫穎而出,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績。
比賽后,“土娃”們越來越自信、有夢想。采訪中,一個細節讓人記憶深刻——
“班上孩子大都是留守兒童,都是玩著泥巴長大的‘土娃’,淳樸卻又自卑害羞。”2015年,李邊小學一對夫妻教師吳治華、蘭旭,在班上做了一項心理測試,讓學生自由繪畫,通過畫作分析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誰知,他們畫了一個月的“春天”,都大同小異:沒有生機、沒有夢想、沒有未來。從那時起,兩人下定決心要改變這些“土娃”。
在校長田喜書眼中,吳治華是學校創客教育的先行先試者,他率先在李邊小學引進“智慧課堂”,他還作為唯一鄉村教師參加了湖北省“創客骨干教師實訓班”,他是“土娃”創客工作室主要成員,負責創客機器人項目。
創客教育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課下他們不再沉迷于網絡游戲,而是學起了編程,玩起了機器人,眼中是五彩繽紛的世界。
“孩子以前見人怕說話,在生人面前說話臉紅,更別說登上大舞臺了?,F在完全變了個人似的,自信、陽光、大方?!边@是李邊小學許多學生家長的心聲。
“創客教育不是城市孩子的專利,農村孩子同樣可以把目光投向遙遠的太空?!痹谧鲋袑W,在學中玩,創客已成為李邊小學的熱詞,創新已成為李邊小學校園的獨特風景線。
順勢而為——厚植創新生長的沃土,讓學生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走進李邊小學校園,你一定會被它優雅、別致、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文化吸引。校園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處景點都是陽光文化的表達,他們就像一首流動的樂曲,時而歡快飛揚,時而和緩堅定,置身其中,無不感受到創新育人的文化力量。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扎根農村教育30年,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起來的田喜書,教育于他已不只是職業,而是生活,是使命責任,是生命中的一種旋律、一種力量。這些年來,無論崗位怎么變,不變的是他始終對教育改革創新的追求。
在田喜書心里,實施創客教育還寄托著一個夢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他說,創客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形式,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尤其是科技創新素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為此,學校不斷厚植創新,將創客課程、隱性課程、學校課程相融合,將創客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著力提升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看,數學課上,吳治華教學生編程,通過控制機器人來理解相遇、追擊問題,通過積木搭建,激發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聽,語文課上,蘭旭帶學生走出教室,通過自然來理解文字之美,通過茶藝、剪紙,來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創客工作室老師們利用聲、光、點與剪紙相融合,制作了可旋轉的《西游記》宮燈,宮燈展示了剪紙式《西游記》《三打白骨精》故事場景,配合學生朗讀,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極大興趣,更與語文學科緊密融合;
師生們利用編程智能硬件組件,制作了剪紙樣式的可控紅綠燈教具,進行安全教育,與《品德與社會》學科相融合;
立足“師之儒雅、生之尚雅、校之高雅、民之鄉雅”四個方面,深化“和樂尚雅”校園文化內涵……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創客教育催生著李邊小學的蝶變——
“自從學習了3D打印,感覺自己的動手能力增強了,思維比以前更加活躍了,書本上學的知識用到了實際操作中?!薄霸浿荒茉陔娨暽峡吹降闹悄軝C器人,今天我也能觸摸并學習了!”采訪中,許多學生告訴記者,每天的創客教育課是他們最高興的時候。
創客教育開展的初期,許多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要多上一節看似在玩的課程。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在詢問怎樣讓自己的孩子更好地選修創客課程。
因為家長們發現,接受創客教育的孩子各方面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面對同樣的問題,創客能力強的學生往往能給出更為多樣、深度的回答。
花香蝶自來。前來李邊小學取經的團隊絡繹不絕,大家紛紛點贊:“真沒有想到,一所農村小學居然能把創客教育搞得那么扎實有效。
一所農村小學,發揮地域優勢,于無路時開辟,以無所畏懼的勇氣與勇于開拓的精神摸著石頭過河,寫就了一條屬于他們的創客之路。
“我們的目標是,以前沿教育理念助力農村學生鳳凰涅槃,培養時代新人?!碧锵矔鴪远ǖ卣f。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